你们不要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因为人心靠恩得坚固才是好的,并不是靠饮食;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益处。(HEBREWS 13:9)
#用tornado做网站(2)
既然摆好了一个网站的架势,下面就可以向里面填内容。
##连接数据库
要做的网站,有数据库支持,虽然这不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做一个功能强悍的网站,数据库就是必须的了。
接下来的网站,我暂且采用mysql数据库。
怎么连接mysql数据呢?其方法跟《mysql数据库(1)》中的方法完全一致。为了简单,我也不新建数据库了,就利用已经有的那个数据库。
在上一节中已经建立的文件夹methods中建立一个文件db.py,并且参考《mysql数据库(1)》和《mysql数据库(2)》的内容,分别建立起连接对象和游标对象。代码如下: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import MySQLdb
conn = MySQLdb.connect(host="localhost", user="root", passwd="123123", db="qiwsirtest", port=3306, charset="utf8") #连接对象
cur = conn.cursor() #游标对象
##用户登录
###前端
很多网站上都看到用户登录功能,这里做一个简单的登录,其功能描述为:
当用户输入网址,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登录界面。在用户名和密码两个输入框中分别输入了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之后,点击确定按钮,登录网站,显示对该用户的欢迎信息。
用图示来说明,首先呈现下图:
用户点击“登录”按钮,经过验证是合法用户之后,就呈现这样的界面:
先用HTML写好第一个界面。进入到templates文件,建立名为index.html的文件:
<!DOCTYPE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
<title>Learning Python</title>
</head>
<body>
<h2>Login</h2>
<form method="POST">
<p><span>UserName:</span><input type="text" id="username"/></p>
<p><span>Password:</span><input type="password" id="password" /></p>
<p><input type="BUTTON" value="LOGIN" id="login" /></p>
</form>
</body>
这是一个很简单前端界面。要特别关注<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
,其目的在将网页的默认宽度(viewport)设置为设备的屏幕宽度(width=device-width),并且原始缩放比例为1.0(initial-scale=1),即网页初始大小占屏幕面积的100%。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在电脑、手机等不同大小的屏幕上,都能非常好地显示。
这种样式的网页,就是“自适应页面”。当然,自适应页面绝非是仅仅有这样一行代码就完全解决的。要设计自适应页面,也就是要进行“响应式设计”,还需要对CSS、JS乃至于其它元素如表格、图片等进行设计,或者使用一些响应式设计的框架。这个目前暂不讨论,读者可以网上搜索有关资料阅读。
一提到要能够在手机上,读者是否想到了HTML5呢,这个被一些人热捧、被另一些人蔑视的家伙,毋庸置疑,现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HTML5是HTML最新的修订版本,2014年10月由万维网联盟(W3C)完成标准制定。目标是取代1999年所制定的HTML 4.01和XHTML 1.0标准,以期能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的时候,使网络标准达到符合当代的网络需求。广义论及HTML5时,实际指的是包括HTML、CSS和JavaScript在内的一套技术组合。
响应式网页设计(英语:Responsive web design,通常缩写为RWD),又称为自适应网页设计、回应式网页设计。 是一种网页设计的技术做法,该设计可使网站在多种浏览设备(从桌面电脑显示器到移动电话或其他移动产品设备)上阅读和导航,同时减少缩放、平移和滚动。
如果要看效果,可以直接用浏览器打开网页,因为它是.html格式的文件。
###引入jQuery
虽然完成了视觉上的设计,但是,如果点击那个login按钮,没有任何反应。因为它还仅仅是一个孤立的页面,这时候需要一个前端交互利器——javascript。
对于javascript,不少人对它有误解,总认为它是从java演化出来的。的确,两个有相像的地方。但javascript和java的关系,就如同“雷峰塔”和“雷锋”的关系一样。详细读一读来自维基百科的诠释。
JavaScript,一种直译式脚本语言,是一种动态类型、弱类型、基于原型的语言,内置支持类。它的解释器被称为JavaScript引擎,为浏览器的一部分,广泛用于客户端的脚本语言,最早是在HTML网页上使用,用来给HTML网页增加动态功能。然而现在JavaScript也可被用于网络服务器,如Node.js。
在1995年时,由网景公司的布兰登·艾克,在网景导航者浏览器上首次设计实现而成。因为网景公司与昇阳公司合作,网景公司管理层希望它外观看起来像Java,因此取名为JavaScript。但实际上它的语义与Self及Scheme较为接近。
为了获取技术优势,微软推出了JScript,与JavaScript同样可在浏览器上运行。为了统一规格,1997年,在ECMA(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的协调下,由网景、昇阳、微软和Borland公司组成的工作组确定统一标准:ECMA-262。因为JavaScript兼容于ECMA标准,因此也称为ECMAScript。
但是,我更喜欢用jQuery,因为它的确让我省了不少事。
jQuery是一套跨浏览器的JavaScript库,简化HTML与JavaScript之间的操作。由约翰·雷西格(John Resig)在2006年1月的BarCamp NYC上发布第一个版本。目前是由Dave Methvin领导的开发团队进行开发。全球前10,000个访问最高的网站中,有65%使用了jQuery,是目前最受欢迎的JavaScript库。
在index.html文件中引入jQuery的方法有多种。
原则上将,可以在HTML文件的任何地方引入jQuery库,但是通常放置的地方在html文件的开头<head>...</head>
中,或者在文件的末尾</body>
以内。放在开头,如果所用的库比较大、比较多,在载入页面时时间相对长点。
第一种引入方法,是国际化的一种:
<script src="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jquery/1.11.2/jquery.min.js"></script>
这是直接从jQuery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上直接引用,好处在于如果这个库更新,你不用任何操作,就直接使用最新的了。但是,如果在你的网页中这么用了,如果在某个有很多自信的国家上网,并且没有梯子,会发现网页几乎打不开,就是因为连接上面那个地址的通道是被墙了。
当然,jQuery CDN不止一个,比如官方网站的:
<script src="//code.jquery.com/jquery-1.11.3.min.js"></script>
第二种引入方法,就是将jQuery下载下来,放在指定地方(比如,与自己网站在同一个存储器中,或者自己可以访问的另外服务器)。到官方网站(https://jqueryui.com/)下载最新的库,然后将它放在已经建立的statics目录内,为了更清楚区分,可以在里面建立一个子目录js,jquery库放在js子目录里面。下载的时候,建议下载以min.js结尾的文件,因为这个是经过压缩之后,体积小。
我在statics/js
目录中放置了下载的库,并且为了简短,更名为jquery.min.js。
本来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引入:
<script src="statics/js/jquery.min.js"></script>
如果这样写,也是可以的。但是,考虑到tornado的特点,用下面方法引入,更具有灵活性:
<script src="{{static_url("js/jquery.min.js")}}"></script>
不仅要引入jquery,还需要引入自己写的js指令,所以要建立一个文件,我命名为script.js,也同时引用过来。虽然目前这个文件还是空的。
<script src="{{static_url("js/script.js")}}"></script>
这里用的static_url是一个函数,它是tornado模板提供的一个函数。用这个函数,能够制定静态文件。之所以用它,而不是用上面的那种直接调用的方法,主要原因是如果某一天,将静态文件目录statics修改了,也就是不指定statics为静态文件目录了,定义别的目录为静态文件目录。只需要在定义静态文件目录那里修改(定义静态文件目录的方法请参看上一节),而其它地方的代码不需要修改。
###编写js
先写一个测试性质的东西。
用编辑器打开statics/js/script.js文件,如果没有就新建。输入的代码如下:
$(document).ready(function(){
alert("good");
$("#login").click(function(){
var user = $("#username").val();
var pwd = $("#password").val();
alert("username: "+user);
});
});
由于本教程不是专门讲授javascript或者jquery,所以,在js代码部分,只能一带而过,不详细解释。
上面的代码主要实现获取表单中id值分别为username和password所输入的值,alert函数的功能是把值以弹出菜单的方式显示出来。
##hanlers里面的程序
是否还记得在上一节中,在url.py文件中,做了这样的设置:
from handlers.index import IndexHandler #假设已经有了
url = [
(r'/', IndexHandler),
]
现在就去把假设有了的那个文件建立起来,即在handlers里面建立index.py文件,并写入如下代码: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import tornado.web
class Index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self.render("index.html")
当访问根目录的时候(不论输入localhost:8000
,还是http://127.0.0.1:8000
,或者网站域名),就将相应的请求交给了handlers目录中的index.py文件中的IndexHandler类的get()方法来处理,它的处理结果是呈现index.html模板内容。
render()
函数的功能在于向请求者反馈网页模板,并且可以向模板中传递数值。关于传递数值的内容,在后面介绍。
上面的文件保存之后,回到handlers目录中。因为这里面的文件要在别处被当做模块引用,所以,需要在这里建立一个空文件,命名为__init__.py
。这个文件非常重要。在编写模块一节中,介绍了引用模块的方法。但是,那些方法有一个弊端,就是如果某个目录中有多个文件,就显得麻烦了。其实python已经想到这点了,于是就提供了__init__.py
文件,只要在该目录中加入了这个文件,该目录中的其它.py文件就可以作为模块被python引入了。
至此,一个带有表单的tornado网站就建立起来了。读者可以回到上一级目录中,找到server.py文件,运行它:
$ python server.py
Development server is running at http://127.0.0.1:8000
Quit the server with Control-C
如果读者在前面的学习中,跟我的操作完全一致,就会在shell中看到上面的结果。
打开浏览器,输入http://localhost:8000
或者http://127.0.0.1:8000
,看到的应该是:
这就是script.js中的开始起作用了,第一句是要弹出一个对话框。点击“确定”按钮之后,就是:
在这个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然后点击Login按钮,就是:
一个网站有了雏形。不过,当提交表单的反应,还仅仅停留在客户端,还没有向后端传递客户端的数据信息。请继续学习下一节。
总目录 | 上节:用tornado做网站(1) | 下节:用tornado做网站(3)
如果你认为有必要打赏我,请通过支付宝:[email protected],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