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52 lines (78 loc) · 14.3 KB

2019-06-24.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52 lines (78 loc) · 14.3 KB

认知尺度

认知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智的学科,《认知尺度》这本书分别从时空尺度思维尺度人生尺度等不同的认知尺度,为我们理解现在,把握未来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指导。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阐释“成长型心智”“固定型心智”时,把心智模式比喻成我们时刻戴着的一副眼镜,你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决定着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以下是我对全书部分要点的摘录。

第一部分 时空尺度:从趋势中寻找机遇

“合法边缘参与”:成为学徒

有一个非常好的理论,叫“合法边缘参与”,也就是成为学徒。学徒其实在各个地方都很常见,比如很多大公司有实习制度,实习就是一种学徒;再比如助教,在整个学术体系中,你可以当教授的助教。有人说我一开始就要做改变世界的工作,我不要做这种打杂的工作,但是合法边缘参与理论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学徒这种方法,你才能从非常低的起点,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核心的学界

一旦你成为学徒,你的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你必须要挑准在主流界做学徒。

你可能会说,学习要带有批判性,如果老师告诉的是错的,那就不要接受,所以你一直在批判质疑。但是我却要给你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做学徒的时候,绝对不能批判性学习,而是要绝对盲从

同侪压力

资源集聚产生的效应就叫同侪压力。

同侪压力是什么?同侪压力就是如果我不熬夜把这东西搞定,我就会一辈子受这帮学霸的耻笑。同侪竞争不是课堂结束就结束了,不会的,每年的同学聚会,或者微信群里,都有人在炫耀:某某又拿到奖学金,某某又拿到投资,某某的公司又上市了……我们一辈子都在同侪压力中,抬不起头来。

如果我们在年轻时,非常幸运地选择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已经汇集了全球最优秀的人,那么这种同侪压力会造成一种效果:被动进步

怎么才能达到这种躺着也能进步的效果呢?很简单,你必须把自己放在充满同侪压力的环境之中。如果你完全是在一个非常偏远的学术边疆,你就要每天早晨给自己“打鸡血”激励自己;但如果你在学术的中心,例如北京、波士顿或者硅谷,你身处的环境会自动让你进步。

反脆弱》作者说,这个世界其实没什么规律,“黑天鹅”随时可能来,在你绘制原则人生大好蓝图的时候,请给自己怀疑的时间,问下自己,如果这一切突然倒塌,你有什么反败为胜的 B 计划?

上瘾》这本书虽然是介绍产品设计如何让用户上瘾,但也揭示了一个秘密。在这个亿万人都享有机会的时代,任何事业不真正热爱到上瘾,就不值得追求,因为上瘾能创造的增长效果像病毒一样,让任何一般勤奋黯然失色。

宇宙与人的意义

每一个人其实都生活在自己的宇宙图景中,生活在自己建构出来的意识世界中,其他人在自己的意识世界中也仍然都是影像。这个时候,与其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就会变成不同艺术空间之间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你越是认真注视其他人,越是看到其他人,就越能够直接感觉到其中的情感。这个东西其实并不神秘,和理智也并不矛盾,这是一个我们只需要清晰明示的东西,所以,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我们形容世界的过程中,帮我们把虚拟现实的世界更好地表现出来。

周围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美的,一把椅子的美和一个山水的美并没有性质上的不同,都是宇宙感官系统的呈现。

用时间来思考

空间思考模式强调的是覆盖多大的地理范围、影响到多少人等问题;时间思考模式考虑的是,我做的东西能够延续多久

虽然我们更熟悉空间模式,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做得更大、更多,但我们同样可以去尝试另外一种思维,在我们思考未来的时候,去尝试做一些能够流传更久的事情。很难说哪种更好、哪种更差,但如果能掌握不同的思维,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开阔。

找到未来的梦想,有两个方法:

  • 专注未来 10 年不变的事物。
  • 问出大问题。只有去考虑更长期的大问题,你的思考才会穿越时间的限制,才有可能到达 20 年之后。

城市演化与人生设计

要突破自身的界限,就是突破你自己的认知,突破主流媒体给你的信息,你需要自己去探索,而这个探索需要热情。你要用热情开拓新的层次,这个热情会创立一个新的空间,它属于你,也属于跟你一样去拼搏、去蛮干的人。我们有的时候需要一点儿蛮干的精神,不要太理性、太有计划了,那样反而会把我们锁定在某个很狭小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脑力,但是其实我们的脑力可以在一个更大的空间、更新的前沿去释放。

年轻人在这个社会需要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层次,这是演化所决定的。创造能够铸造出我们新的未来,能够铸造出我们的城市,铸造出这个社会的时代,这个社会的趋势。一个人再努力,努力不过趋势;一个人再聪明,聪明不过时代。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新型产业,在新的城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未来!

《浪潮之巅》这本书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的书,帮我们真正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年轻的同学们,有创业冲动的、想了解互联网的、想进入新媒体的,都应该看看。

第二部分 思维尺度:有效升级你的认知

做一名真正的终身学习者

知识的复利效应”是什么呢?平常我们可能以为学习就像加法,像一条线那样平缓,学一点是一点,但其实学习是乘法,像一条曲线那样,积累到某个阶段会呈指数级突飞猛进。你的学习就像银行存款利息一样,知识增长按复利计算。你在其他领域学到的知识会推动你学习的速度。看似零散的知识之间会产生化学反应,融会贯通,产生出爆炸性创想。

想成为终身学习者,还得应对两个问题:

  • 信息过载:以前知识匮乏,现在信息过载。以前我们对知识没有选择,现在则是选择太多。当我们无法处理和内化这么多信息的时候,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掌握,就产生了知识焦虑

  • 学习武器落后:面对如此窘境,手里的学习武器似乎并不趁手。我们培养起来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是在十多年前的学校教育中获得的,是面向过去的。面对信息过载时代,我们就像拿着大刀长矛,面对洪流般的坦克,一脸茫然,无能为力。

我们所掌握的学习理念、思维方式,大多来自传统学校教育,但这些理念和思维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的时代,至少有两个问题:第一,传统教育内容注重静态知识技能的传授;第二,传统教育方式注重外显知识的传授。

知识是流动的、成长的,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对动态知识进行探索,让学生养成通用的学习能力,突破时空限制。

认知科学主要研究人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它研究的是人类学习的规律,所以,它的成果当然能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学习,是终身学习者的学习利器。善用认知科学,不仅可以重新认识学习,更可以改善学习进程,可以让你在信息过载时代从容不迫,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大脑有以下三个特点可被应用到学习上:

  • 第一,大脑永远想偷懒,大脑在学会一种运动后会想方设法降低它的能耗。这是大脑爱偷懒在运动学习领域的应用,也适用于其他学习;
  • 第二,大脑永远爱新奇,渴求模式
  • 第三,大多数知识以内隐形式存在。人类知识中有大量这样的内隐知识,知觉的、运动的、知识的……还有些知识存在于情景,跟当时的背景和人有关,无法一一言说。还有些数据本身是高维的,但是表达出来就已被降维粗浅化,丢失了很多信息。

内隐知识:成为学徒,成人学习的最佳方式

研究学习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普通人想进入一个领域,有效方法是直接进入相关情境,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然后围绕重要成员转,做一些外围工作,随着技能增长,进入学习共同体圈子的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终成为专家。就如同学习编程,你想从“小白”进阶为大师,需要直接进入编程领域的社群,跟程序员交朋友,先帮他们打杂搞好关系,随着自己技能的增长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

信息过载时代,不要面对信息,而要面对人。信息不重要,信息承载人才最重要,你得去和时间最前端的人群连成小社群。这个圈里的人,才会用最简单的话告诉你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信息。

查理·芒格说:

“有一个相关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信息过载时代的认知卸载

不要一直处在满载状态,有时候做一些卸载,你的表现可能会更好。

如何进行认知卸载

  • 第一,什么时候卸载?基本上时时刻刻都应该卸载。我在做事情的时候,有一个特定的目标,除了目标以外的东西,我就放空,那些不重要的我都不处理。

  • 第二,卸载多少?卸载多少主要看各人的平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

  • 第三,怎么卸载?也是因人而异,比如记忆一个东西的时候,记住核心信息,零碎的东西用其它一些 APP 存储其它起来,以后提取的时候,直接打开 APP。

卸载不是丢掉,而是暂时放下来,需要的时候再把它拿回来。

做好人也要讲科学

当未来的期望超过成本时,利他主义行为更可能发生。

我们这个社会并不缺善良,缺的是怎样鼓励激发运用善良的社会机制;我们缺的并不是好人,而是怎样能够让好人得到更多支持和更多连接的平台。

第三部分 人生尺度:在自我变革中拥抱未来

虚拟现实中的真实自我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会碰撞出新的游戏规则,激发情感上的不同反应,会增添许多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选择雾里看花而不是巨细靡遗,选择金玉之交而不是点赞之交,选择感同身受而不是置身事外。

拥抱非稳态的人生

杰出的创造者身上都有这样的特质: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不断跳出原来的舒适区,去挑战自己。这种状态就是非稳态

我们需要提升在“认知链”中的层次,不断去吸收周围的知识负熵,包括碎片化知识。

我的职业是认知代理

从品牌学角度来说,事实真相不是最重要的,认知才是最重要的。要改变初始的认知非常难,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首因效应”。

ofo 小黄车第一个进入市场的时候就占据黄色是一个非常牛的策略,虽然选择这种颜色并不一定是有意而为的。但是你很难发现市面上有“小橘车”这样的叫法,因为橘色不是主要色谱,它的认知并不广泛。主要色谱只有红黄蓝绿这四种,其他颜色都很难成为心智色彩

口语文化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叫低抽象性。一旦你的抽象程度高了传播的人群马上就小了

社会上常见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的友谊对抗,是一种强有力的品牌营销行为。

心智地标 = 独特 × 共情 × 简单 × 重复。

独特能够抓取大众的注意力,共情可以让你有很高的卷入度,简单有利于传播,重复方便记忆。

我时常感慨:在中国营销界,实战中缺乏对于心理学的应用,这个要比美国落后差不多 50 年的时间;中国大学里面最被低估的学科就是心理学;而在我个人这么多年的阅读经历里,我特别遗憾为什么没有提前遇到心理学,而是走了 10 年的哲学道路,读了特别多过时的知识。

慢慢地做一只“四不像”

互动是人类的天性,好奇心会促使你对所有的东西进行探索,而手指那轻轻一触只是探索的象征、迈出的第一步而已。人类在所有轻轻一触当中,探索未知,寻找未来。

我们不应该替孩子定义什么叫美,什么叫对;反过来,有一种美是他们可以给我们创造的,那是未来之美。

孩子需要这样一个空间,在这里,他可以跟自己赛跑,可以跟同辈交流,在这里,他的作品不会被人嘲笑是“四不像”。

“四不像”这只神兽无处不在,它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你身上,在我身上都会有。当这个“四不像”出现在你的身边时,你可能没有察觉,但是当你发现的时候,如果是在别人身上,我希望你给它自由,给它空间,让它自由地漫步。如果你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它,我希望你敢于跟它直视,跟它交流,敢于跟它说也许你是我需要的,也许你是我身体中的一部分。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那个你心里的“你”,当你走出第一步的时候,你往往会被人(包括你自己)认为就是那个“四不像”。中国文化是求同的文化,但我希望我们对于“四不像”,对于未来,对于错误,对于可能性,都可以抱着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因为我们希望,将来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像这只麋鹿一样,自由而坦然地看着世界,看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