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存储引擎中,有两种引擎被比较多的使用,他们分别是:
- MyISAM 存储引擎,它不支持事务、表锁设计,支持全文索引,主要面向一些在线分析处理(OLAP)数据库应用。说白了主要就是查询数据,对数据的插入,更新操作比较少。
- InnoDB 存储引擎,它支持事务,其设计目标主要面向在线事务处理(OLTP)的应用。
其特点是行锁设计、支持外键,并支持类似于 Oracle 的非锁定读,即默认读取操作不会产生锁。
查看数据库拥有的存储引擎类型
mysql> SHOW ENGINES;
这里锁类型只说悲观锁,MySQL 没实现乐观锁的机制,需要自己添加版本。
共享锁又称读锁 (read lock),是读取操作创建的锁。其他用户可以并发读取数据,但任何事务都不能对数据进行修改(获取数据上的排他锁),直到已释放所有共享锁。当如果事务对读锁进行修改操作,很可能会造成死锁。如下图所示。
实践,在一个命令行中执行:
mysql> create database test; mysql> use test; mysql> create table innodb_lock (id int, k int, v int); mysql> insert into innodb_lock values(1,1,1); mysql> insert into innodb_lock values(2,2,2); mysql> insert into innodb_lock values(4,4,4001); mysql> set autocommit = 0; #关闭自动提交事务 mysql> select * from innodb_lock where id = 4 lock in share mode; mysql> update innodb_lock set v = 4002 where id = 4;在第二个窗口执行:
mysql> set autocommit = 0; mysql> select * from innodb_lock where id = 4 lock in share mode; mysql> update innodb_lock set v = 4002 where id = 4;发现不能更新,如果手动 commit; 了就可以更新了。
第二个实验
第一个命令行:
mysql> start transaction; mysql> SELECT * from innodb_lock where id = 1 lock in share mode;第二个命令行:
mysql> update innodb_lock set v = 1002 where id =1; ERROR 1205 (HY000): Lock wait timeout exceeded; try restarting transaction mysql> update innodb_lock set v = 2002 where id =2; ERROR 1205 (HY000): Lock wait timeout exceeded; try restarting transaction第二个命令行的两个命令都将失败超时。说明在获取共享锁期间不能修改数据
以上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在有线程获取共享锁期间不能更新数据(获取排他锁),只能查询数据(获取排他锁)
读取为什么要加读锁呢?防止数据在被读取的时候被别的线程加上写锁。
排他锁 exclusive lock(也叫writer lock)又称写锁。
若某个事物对某一行加上了排他锁,只能这个事务对其进行读写,在此事务结束之前,其他事务不能对其进行加任何锁,其他进程可以读取,不能进行写操作,需等待其释放。 排它锁是悲观锁的一种实现,在上面悲观锁也介绍过。
若事务 1 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事务 1 可以读A也可以修改A,其他事务不能再对A加任何锁,直到事物 1 释放A上的锁。这保证了其他事务在事物 1 释放A上的锁之前不能再读取和修改A。排它锁会阻塞所有的排它锁和共享锁
排他锁使用方式:在需要执行的语句后面加上for update就可以了 select status from TABLE where id=1 for update;
实战:
mysql> set autocommit = 0;
mysql> start transaction;
mysql> select * from innodb_lock where id=1 for update;
mysql> insert into innodb_lock values(3,3,3);
mysql> update innodb_lock set v = 3001 where id=3;
在第二个命令行:
mysql> select * from innodb_lock where id=1 lock in share mode; # 报错
mysql> select * from innodb_lock where id=1; # 可以执行
多个事务操作同一行数据时,后来的事务处于阻塞等待状态。这样可以避免了脏读等数据一致性的问题。后来的事务可以操作其他行数据,解决了表锁高并发性能低的问题。
当执行批量修改数据脚本的时候,行锁升级为表锁。其他对订单的操作都处于等待中,,, 原因:InnoDB只有在通过索引条件检索数据时使用行级锁,否则使用表锁! 而模拟操作正是通过id去作为检索条件,而id又是MySQL自动创建的唯一索引,所以才忽略了行锁变表锁的情况
总结:InnoDB的行锁是针对索引加的锁,不是针对记录加的锁。并且该索引不能失效,否则都会从行锁升级为表锁。
-
行锁的劣势:开销大;加锁慢;会出现死锁
-
行锁的优势:锁的粒度小,发生锁冲突的概率低;处理并发的能力强
-
加锁的方式:自动加锁。对于UPDATE、DELETE和INSERT语句,InnoDB会自动给涉及数据集加排他锁;对于普通SELECT语句,InnoDB不会加任何锁;当然我们也可以显示的加锁。
从上面的案例看出,行锁变表锁似乎是一个坑,可MySQL没有这么无聊给你挖坑。这是因为MySQL有自己的执行计划。 当你需要更新一张较大表的大部分甚至全表的数据时。而你又傻乎乎地用索引作为检索条件。一不小心开启了行锁(没毛病啊!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MySQL却认为大量对一张表使用行锁,会导致事务执行效率低,从而可能造成其他事务长时间锁等待和更多的锁冲突问题,性能严重下降。所以MySQL会将行锁升级为表锁,即实际上并没有使用索引。 我们仔细想想也能理解,既然整张表的大部分数据都要更新数据,在一行一行地加锁效率则更低。其实我们可以通过explain命令查看MySQL的执行计划,你会发现key为null。表明MySQL实际上并没有使用索引,行锁升级为表锁也和上面的结论一致。
查看执行计划:
mysql> explain select * from innodb_lock where id=1 lock in share mode;expain出来的信息有10列,分别是id、select_type、table、type、possible_keys、key、key_len、ref、rows、Extra,下面对这些字段出现的可能进行解释:
当我们用范围条件而不是相等条件检索数据,并请求共享或排他锁时,InnoDB会给符合条件的已有数据记录的索引项加锁;对于键值在条件范围内但并不存在的记录,叫做“间隙(GAP)”,InnoDB也会对这个“间隙”加锁,这种锁机制就是所谓的间隙锁(Next-Key锁)。 举例来说,假如emp表中只有101条记录,其empid的值分别是 1,2,...,100,101,下面的SQL:
mysql>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id > 100 for update;
是一个范围条件的检索,InnoDB不仅会对符合条件的empid值为101的记录加锁,也会对empid大于101(这些记录并不存在)的“间隙”加锁。
InnoDB使用间隙锁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幻读,以满足相关隔离级别的要求,对于上面的例子,要是不使用间隙锁,如果其他事务插入了empid大于100的任何记录,那么本事务如果再次执行上述语句,就会发生幻读;另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其恢复和复制的需要。有关其恢复和复制对锁机制的影响,以及不同隔离级别下InnoDB使用间隙锁的情况,在后续的章节中会做进一步介绍。
很显然,在使用范围条件检索并锁定记录时,InnoDB这种加锁机制会阻塞符合条件范围内键值的并发插入,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锁等待。因此,在实际应用开发中,尤其是并发插入比较多的应用,我们要尽量优化业务逻辑,尽量使用相等条件来访问更新数据,避免使用范围条件。
还要特别说明的是,InnoDB除了通过范围条件加锁时使用间隙锁外,如果使用相等条件请求给一个不存在的记录加锁,InnoDB也会使用间隙锁!
危害(坑):若执行的条件是范围过大,则InnoDB会将整个范围内所有的索引键值全部锁定,很容易对性能造成影响。
图来自于网上:https://learnku.com/articles/39212?order_by=vote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