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1 lines (19 loc) · 6.62 KB

1488.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1 lines (19 loc) · 6.62 KB

增支部9集35經/母牛譬喻經(莊春江譯)
「比丘們!猶如山中愚笨、無能、無經驗、不熟練的母牛行走在不平正的山中,牠這麼想:『讓我走到以前未到達的方位,吃以前未吃過的草,喝以前未喝過的水。』牠沒使前腳善住立確立後,會抬起後腳,牠不能走到以前未到達的地方,不能吃以前未吃過的草,不能喝以前未喝過的水,牠也不能平安地回到那站立而想:『讓我走到以前未到達的地方,吃以前未吃過的草,喝以前未喝過的水。』的地方,那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山中愚笨、無能、無經驗、不熟練的母牛行走在不平正的山中。比丘們!同樣的,這裡,某位愚笨、無能、無經驗、不熟練的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他不實行那個相,不修習、不多修習、不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以尋與伺的平息,自信,一心,進入後住於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禪。』他不能以尋與伺的平息,……(中略)第二禪。他這麼想:『讓我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他不能從離欲、……(中略)初禪,比丘們!這被稱為:兩者都落下、兩者都欠缺的比丘,猶如那隻山中愚笨、無能、無經驗、不熟練的母牛行走在不平正的山中。
比丘們!猶如山中賢智、聰明、有經驗、熟練的母牛行走在不平正的山中,牠這麼想:『讓我走到以前未到達的方位,吃以前未吃過的草,喝以前未喝過的水。』牠使前腳善住立確立後,會抬起後腳,牠能走到以前未到達的地方,能吃以前未吃過的草,能喝以前未喝過的水,牠也能平安地回到那站立而想:『讓我走到以前未到達的方位,吃以前未吃過的草,喝以前未喝過的水。』那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賢智、聰明、有經驗、熟練的母牛行走在不平正的山中。比丘們!同樣的,這裡,某位賢智、聰明、有經驗、熟練的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修習、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以尋與伺的平息,自信,一心,進入後住於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禪。』他不殺害第二禪,以尋與伺的平息,……(中略)第二禪,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修習、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以喜的褪去與住於平靜,有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於這聖弟子宣說:『他是平靜、具念、住於樂者』的第三禪。』他不殺害第三禪,以喜的褪去,……(中略)第三禪,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修習、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以樂的捨斷與苦的捨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平靜而念遍淨的第四禪。』他不殺害第四禪,以樂的捨斷,……(中略)第四禪,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修習、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對想的滅沒,以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虛空無邊處。』他不殺害虛空無邊處,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中略)進入後住於虛空無邊處,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修習、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以一切虛空無邊處的超越[而知]:「識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識無邊處。』他不殺害識無邊處,以一切虛空無邊處的超越[而知]:「識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識無邊處,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修習、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以一切識無邊處的超越[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住於無所有處。』他不殺害無所有處,以一切識無邊處的超越[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住於無所有處,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修習、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以一切無所有處的超越,進入後住於非想非非想處。』他不殺害非想非非想處,以一切無所有處的超越,進入後住於非想非非想處,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修習、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以一切非想非非想處的超越,進入後住於想受滅。』他不殺害想受滅,以一切非想非非想處的超越,進入後住於想受滅。
比丘們!當他進或出這個等至時,他的心成為柔軟的與適合作業的,以柔軟與適合作業的心,[他的]定成為無量的、善修習的;他以無量的、善修習的定,對任何使心轉向應該被證智作證的法,當有處的存在時,對以智證的作證,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經驗各種神通:有了一個後能變成多個,有了多個後能變成一個;……(中略)能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清淨、超越人的天耳界聽見天與人二者不論是遠、是近的聲音。』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心熟知心後,能了知其他眾生、其他個人:有貪的心能了知為「有貪的心」,離貪的心能了知為「離貪的心」;有瞋的心能了知為「有瞋的心」,離瞋的心能了知為「離瞋的心」;有癡的心能了知為「有癡的心」,離癡的心……收斂的心……散亂的心……廣大的心……未廣大的心……更上的心……無更上的心……得定的心……未得定的心……已解脫的心……未解脫的心能了知為「未解脫的心」。』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生、二生、……(中略)像這樣,他能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清淨、超越人的天眼,……(中略)能了知眾生依業流轉。』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諸煩惱的滅盡,當生以證智自作證後,能進入後住於無煩惱的心解脫、慧解脫。』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