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37 lines (69 loc) · 13.3 KB

139.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37 lines (69 loc) · 13.3 KB

第九、无诤分别经(Aranavibhangasuttam)

323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附近的祇陀林给孤独园。

在此,佛陀对比丘众说道:“诸比丘。”

“尊师。”彼比丘众应诺佛陀。

佛陀如下说道:“诸比丘,我为你们讲解无诤分别。诸比丘,你们仔细听,充分作意。我来说。”

“遵命,尊师。”彼比丘众应诺佛陀。佛陀如下说道:

“不应沉耽于低劣、野蛮、低俗、非圣、无利益的欲乐实践,不应沉耽于苦、非圣、无利益的自虐实践。诸比丘,不接近此二端,如来所阐述的中道,是作眼者,是作智者,为了寂止、为了证智、为了正觉、为了涅槃而转起。应知赞誉,应知谴责,了知赞誉,了知谴责,则既不赞誉,亦不谴责,唯教示法。应知乐决定,了知乐决定,则于内实践乐。不应暗地说话语,不应当面说极端的话语。讲话应不急促,是不急促者。不执著于方言,不偏离通称。此就是无诤分别的总说。”

324 “‘不应沉耽于低劣、野蛮、低俗、非圣、无利益的欲乐实践,不应沉耽于苦、非圣、无利益的自虐实践。’像这样,此是所说。此是依何而说?

沉耽于低劣、野蛮、低俗、非圣、无利益的伴随欲乐的喜实践,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不沉耽于低劣、野蛮、低俗、非圣、无利益的伴随欲乐的喜实践,此法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

沉耽于苦、非圣、无利益的自虐实践,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不沉耽于苦、非圣、无利益的自虐实践,此法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

‘不应沉耽于低劣、野蛮、低俗、非圣、无利益的欲乐实践,不应沉耽于苦、非圣、无利益的自虐实践。’像这样,此是所说。此就是依这个而说。”

325 “‘不接近此二端,如来所阐述的中道,是作眼者,是作智者,为了寂止、为了证智、为了正觉、为了涅槃而转起。’像这样,此是所说。此是依何而说?此就是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不接近此二端,如来所阐述的中道,是作眼者,是作智者,为了寂止、为了证智、为了正觉、为了涅槃而转起。’像这样,此是所说。此就是依这个而说。”

326 “‘应知赞誉,应知谴责,了知赞誉,了知谴责,则既不赞誉,亦不谴责,唯教示法。’像这样,此是所说。此是依何而说?

诸比丘,如何构成或赞誉,或谴责,而不是法说?‘沉耽于低劣、野蛮、低俗、非圣、无利益的伴随欲乐的喜实践,他们都是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像这样,以此言词谴责某些人。

‘不沉耽于低劣、野蛮、低俗、非圣、无利益的伴随欲乐的喜实践,他们都是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像这样,以此言词赞誉某些人。

‘沉耽于苦、非圣、无利益的自虐实践,他们都是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像这样,以此言词谴责某些人。

‘不沉耽于苦、非圣、无利益的自虐实践,他们都是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像这样,以此言词赞誉某些人。

‘任何对存在的结缚未舍断者,他们都是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像这样,以此言词谴责某些人。

‘任何对存在的结缚舍断者,他们都是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像这样,以此言词赞誉某些人。诸比丘,像这样,构成或赞誉,或谴责,而不是法说。”

327 “诸比丘,如何构成或不赞誉,或不谴责,而是法说?我不这样说:‘沉耽于低劣、野蛮、低俗、非圣、无利益的伴随欲乐的喜实践,他们都是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而是以‘沉耽,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之言唯教示法。

我不这样说:‘不沉耽于低劣、野蛮、低俗、非圣、无利益的伴随欲乐的喜实践,他们都是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而是以‘不沉耽,此法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之言唯教示法。

我不这样说:‘沉耽于苦、非圣、无利益的自虐实践,他们都是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而是以‘沉耽,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之言唯教示法。

我不这样说:‘不沉耽于苦、非圣、无利益的自虐实践,他们都是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而是以‘不沉耽,此法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之言唯教示法。

我不这样说:‘任何对存在的结缚未舍断者,他们都是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而是以‘对存在的结缚未舍断时,存在没有被舍断’之言唯教示法。

我不这样说:‘任何对存在的结缚舍断者,他们都是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而是以‘对存在的结缚舍断时,存在被舍断’之言唯教示法。

像这样,诸比丘,构成或不赞誉,或不谴责,而是法说。‘应知赞誉,应知谴责,了知赞誉,了知谴责,则既不赞誉,亦不谴责,唯教示法。’像这样,此是所说。此就是依这个而说。”

328 “‘应知乐决定,了知乐决定,则于内实践乐。’像这样,此是所说。此是依何而说?诸比丘,有五种妙欲。哪五种?

欢喜、可爱、可意、喜爱、伴随欲、为贪所染的眼所识色;

欢喜、可爱、可意、喜爱、伴随欲、为贪所染的耳所识声;

欢喜、可爱、可意、喜爱、伴随欲、为贪所染的鼻所识香;

欢喜、可爱、可意、喜爱、伴随欲、为贪所染的舌所识味;

欢喜、可爱、可意、喜爱、伴随欲、为贪所染的身所识触。

诸比丘,此就是五种妙欲。因此五种妙欲而生起的乐、喜,此被称为欲乐、秽乐、凡夫乐、非圣乐,我说‘不应亲近,不应修习,不应多做。此乐应怖畏’。

在此,诸比丘,由于离开诸欲,离开诸不善法,比丘到达并住立于有浅观、有深观、因远离而生喜和乐的初禅。由于浅观和深观的寂灭,到达并住立于内部清净的心一境性,到达无浅观、无深观、具有因定而生喜和乐的第二禅。离开喜,住于舍,具念,具正知,以身体感知乐,到达并住立于圣者所称的‘有舍、具念、住于乐’的第三禅。舍弃乐,舍弃苦,以前早已熄灭喜和忧,到达并住立于非苦非乐、舍念遍净的第四禅。此被称为出离乐、远离乐、寂止乐、等觉乐,我说‘应亲近,应修习,应多做。此乐不应怖畏’。

‘应知乐决定,了知乐决定,则于内实践乐。’像这样,此是所说。此就是依这个而说。”

329 “‘不应暗地说话语,不应当面说极端的话语。’像这样,此是所说。此是依何而说?

在此,诸比丘,当知道暗地话语非事实、虚假、无有利益时,则不说此暗地话语。当知道暗地话语是事实、不虚假,但无有利益时,则亦应学习不说这样的话语。当知道暗地话语是事实、不虚假、有利益时,则知道讲说该话语的时间。

在此,诸比丘,当知道当面极端的话语非事实、虚假、无有利益时,则不当面说此极端的话语。当知道当面极端的话语是事实、不虚假,但无有利益时,则亦应学习不说这样的话语。当知道当面极端的话语是事实、不虚假、有利益时,则知道讲说该话语的时间。

‘不应暗地说话语,不应当面说极端的话语。’像这样,此是所说。此就是依这个而说。”

330 “‘讲话应不急促,是不急促者。’像这样,此是所说。此是依何而说?

在此,诸比丘,讲话急促,身体亦疲劳,内心亦受损,声音亦沙哑,咽喉亦疼痛。讲话急促,就不能够讲清楚。

在此,诸比丘,讲话不急促,身体亦不疲劳,内心亦不受损,声音亦不沙哑,咽喉亦不疼痛。讲话不急促,就能够讲清楚。‘讲话应不急促,是不急促者。’像这样,此是所说。此就是依这个而说。”

331 “‘不执著于方言,不偏离通称。’像这样,此是所说。此是依何而说?

诸比丘,如何是执著于方言,偏离通称?诸比丘,某一物在某些地区被称为‘帕提’、被称为‘帕塔’被称为‘彼塔’、被称为‘萨拉瓦’、被称为‘达罗帕’、被称为‘颇纳’、被称为‘皮希拉瓦’。像这样,在各个不同的地区,其有不同的名称,强力执著、固执坚称:‘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诸比丘,像这样,就是执著于方言,偏离通称。”

332 “诸比丘,如何是不执著于方言,不偏离通称?诸比丘,某一物在某些地区被称为‘帕提’、被称为‘帕塔’、被称为‘彼塔’被称为‘萨拉瓦’、被称为‘达罗帕’、被称为‘颇纳’、被称为‘皮希拉瓦’。像这样,在各个不同的地区,其有不同的名称。‘实际上诸位是以方言对我言说这个。’从而,对于每个言说都不执取。诸比丘,像这样,就是不执著于方言,不偏离通称。‘不执著于方言,不偏离通称。’像这样,此是所说。此就是依这个而说。

333 “那么,诸比丘,沉耽于低劣、野蛮、低俗、非圣、无利益的伴随欲乐的喜实践,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因此,此法有诤。

那么,诸比丘,不沉耽于低劣、野蛮、低俗、非圣、无利益的伴随欲乐的喜实践,此法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因此,此法无诤。”

334 “那么,诸比丘,沉耽于苦、非圣、无利益的自虐实践,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因此,此法有诤。

那么,诸比丘,不沉耽于苦、非圣、无利益的自虐实践,此法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因此,此法无诤。”

335 “那么,诸比丘,如来所阐述的中道,是作眼者,是作智者,为了寂止、为了证智、为了正觉、为了涅槃而转起。此法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因此,此法无诤。”

336 “那么,诸比丘,或赞誉,或谴责,不是法说,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因此,此法有诤。

那么,诸比丘,或不赞誉,或不谴责,是法说。此法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因此,此法无诤。”

337 “那么,诸比丘,此被称为欲乐、秽乐、凡夫乐、非圣乐,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因此,此法有诤。

那么,诸比丘,此被称为出离乐、远离乐、寂止乐、等觉乐,此法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因此,此法无诤。”

338 “那么,诸比丘,此暗地话语非事实、虚假、无有利益,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因此,此法有诤。

那么,诸比丘,此暗地话语是事实、不虚假,但无有利益,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因此,此法有诤。

那么,诸比丘,此暗地话语是事实、不虚假、有利益,此法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因此,此法无诤。”

339 “那么,诸比丘,此当面极端的话语非事实、虚假、无有利益,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因此,此法有诤。

那么,诸比丘,此当面极端的话语是事实、不虚假,但无有利益,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因此,此法有诤。

那么,诸比丘,此当面极端的话语是事实、不虚假、有利益,此法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因此,此法无诤。”

340 “那么,诸比丘,此是急促讲话,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因此,此法有诤。

那么,诸比丘,此是不急促讲话,此法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因此,此法无诤。”

341 “那么,诸比丘,此是执著于方言,偏离通称,此法有苦、有苦恼、有愁恼、有热恼,是邪行道。因此,此法有诤。

那么,诸比丘,此不执著于方言,不偏离通称,此法无苦、无苦恼、无愁恼、无热恼,是正行道。因此,此法无诤。

因此,诸比丘,‘我们要知道有诤法。我们要知道无诤法。知道有诤法,知道无诤法,我们要实践无诤行道。’诸比丘,你们应该这样学习。另外,诸比丘,须菩提是具足无诤行道的善家子弟。”

此为佛陀所说。彼比丘众内心喜悦,欢喜佛陀所说。

(无诤分别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