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11 \350\256\272\346\225\231\344\274\232\347\232\204\345\220\233\344\270\273\345\233\275.md" "b/11 \350\256\272\346\225\231\344\274\232\347\232\204\345\220\233\344\270\273\345\233\275.md" index 3f839ef..c820aad 100644 --- "a/11 \350\256\272\346\225\231\344\274\232\347\232\204\345\220\233\344\270\273\345\233\275.md" +++ "b/11 \350\256\272\346\225\231\344\274\232\347\232\204\345\220\233\344\270\273\345\233\275.md" @@ -5,33 +5,31 @@ 可是人们会问我:罗马教会现在取得了这样大的世俗权力是何因缘?从教皇亚历山大时代上溯,意大利的主权者①,——不仅被称为主权者的人们,甚至虽然是小小的男爵和主子①,向来都轻视教会在世俗事务上的权力,而现今法国的一个国王对它却怕得发抖,因为教会能够把一个法国国王驱逐出意大利,并且使威尼斯人毁灭。虽然这件事情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我觉得唤起人们回忆一下并不是多余的。 -①主权者(potentati)或译“当权者”、“统治者”等等。此处指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那波利、锡耶纳等国的主权者。 +>①主权者(potentati)或译“当权者”、“统治者”等等。此处指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那波利、锡耶纳等国的主权者。 -①男爵(barone)、主子(signore),指小的统治者。 +>①男爵(barone)、主子(signore),指小的统治者。 在法国国王查理侵入意大利②以前,这个地区是在教皇、威尼斯人、那波利国王、米兰公爵和佛罗伦萨人的统治之下的。这些主权者操心不过的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不能让任何一个外国人武装侵入意大利;另一件是,在他们当中谁都不得夺取比现有的更多的领土。这些主权者最注意教皇和威尼斯人。为了抑制威尼斯人,正如为了保卫费拉拉一样,其他各国必须联合起来③。为着遏制教皇,他们就利用罗马的贵族们,使后者分裂成为奥尔西尼和科隆尼斯两派,使彼此之间经常发生龃龉,而且手里拿着武器站在教皇跟前,使得教皇感到软弱、六神无主。虽然有时也可能出现一个象西克斯图斯④那样英勇的教皇,可是无论幸运或卓识都不能够使他摆脱这种烦恼。他们的生命短促①是一个原因。因为一个教皇在位期间平均十年,在这十年当中,他好不容易才能够把这些党派当中的一派压下去。比如说,一个教皇差不多把科隆尼斯这一派整垮,而另一个教皇继位却与奥尔西尼这一派为敌,他为使科隆尼斯派复兴,而没有时间搞垮奥尔西尼这一派。这就使得教皇的世俗权力在意大利不为人所重视。 -②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的进攻,在意大利历史上开始了外敌入侵时期。 +>②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的进攻,在意大利历史上开始了外敌入侵时期。 -③此处指1508年成立的康布雷联盟。由于威尼斯的扩张而失去领土的强国都联合起来剥夺威尼斯的大陆领地。 -联盟的成员包括法国、西班牙、教廷(朱利奥二世)和费拉拉等。 +>③此处指1508年成立的康布雷联盟。由于威尼斯的扩张而失去领土的强国都联合起来剥夺威尼斯的大陆领地。联盟的成员包括法国、西班牙、教廷(朱利奥二世)和费拉拉等。 -④西克斯图斯(Sisto,1417—1484),即西克斯图斯四世(SistoⅣ.在位:1471—1484),原名弗朗切斯科·德拉·罗韦雷。 -在位时,竭力使教皇辖地成为一个武装的强大领地,并为此目的任命他的许多“侄儿”(私生子)为代理人。 +>④西克斯图斯(Sisto,1417—1484),即西克斯图斯四世(SistoⅣ.在位:1471—1484),原名弗朗切斯科·德拉·罗韦雷。在位时,竭力使教皇辖地成为一个武装的强大领地,并为此目的任命他的许多“侄儿”(私生子)为代理人。 -①“他们的生命短促”(labrevitàdellavitaloro)。事实上,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活了六十七岁,在位十三年(1471—1484),英诺森八世 活了六十岁(1432—1492),在位八年(1484—1492);亚历山大六世活了七十二岁(1431—1503),在位十一年(1492—1503);朱利奥二世活 了七十岁(1443—1513),在位十年(1503—1513)。据此,此处所称“生命短促”当指教皇在位期间而言。 +>①“他们的生命短促”(labrevitàdellavitaloro)。事实上,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活了六十七岁,在位十三年(1471—1484),英诺森八世 活了六十岁(1432—1492),在位八年(1484—1492);亚历山大六世活了七十二岁(1431—1503),在位十一年(1492—1503);朱利奥二世活 了七十岁(1443—1513),在位十年(1503—1513)。据此,此处所称“生命短促”当指教皇在位期间而言。 在1976年莱比锡版《君主论》(F.Blaschhke的德译本》及1965年美国杜克大学版《马基雅维里主要著作集》中的《君主论》(A.Gil—bert 的英译本)均改译作“统治期间”(德文:“Herrschaftsdauer”和英文:“reign”)可供参考。 后来亚历山大六世做了教皇,在历代教皇当中,他最充分地说明一个教皇使用金钱与武力两者能够得势:他利用瓦伦蒂诺公爵作为工具,并且利用法国入侵意大利的机会,实现了各项事情,这些事情我在上面论述公爵行动的时候已经谈论过了。虽然他的意图本来不是为着壮大教廷的势力,而是为着壮大公爵的势力,但是他这样作,其结果是壮大了教廷的势力,因为在他去世和公爵灭亡之后,教廷就成为他的劳动成果的继承者。 其后,朱利奥继位。他察觉教廷是强有力的,因为它已占领罗马尼阿全境,罗马的公侯被镇压了,那些党派在亚历山大的打击下被消灭了,他还发现亚历山大时期以前从来未曾使用过的积累财富的方法①。朱利奥不仅继续把这些事情进行下去,而且加以改进。他决心夺取波洛尼阿,消灭威尼斯人,并且把法国人驱逐出意大利。他的这些事业全部成功了②。因为他的一切作为都是为着提高教廷的地位而不是提高任何私人的地位,因此使他更加光荣。他还把奥尔西尼和科隆尼斯这两派约束在他所认定的范围之内。虽然在他们当中有些能够改变局势的头头,可是有两件事牢固地控制着他们:一件是教廷的强大,使他们有所畏惧,另一件是不让他们的人担任枢机主教,因为这种主教是党派之间发生纷争的根源。如果这些党派有他们自己的枢机主教,他们就绝不能够保持安静,因为这些主教将在罗马内外培植党派,而公侯们不得不卫护他们;于是由于僧侣的野心导致各个公侯之间发生骚乱与纷争。因此,当今圣父教皇利奥③察觉这个教宗的职位非常强大有力。我们希望,如果先前的一些教皇已经依靠坚甲利兵使教宗的职位强大起来了,那么当今教皇将依靠善行和无限的其他美德使它更加强大,并且更加获得人们的崇敬。 -①即以犯有国事罪为理由惩罚富人,由此可以没收他们的财产。 +>①即以犯有国事罪为理由惩罚富人,由此可以没收他们的财产。 -②朱利奥二世于1506年征服了波洛尼亚;战胜了威尼斯,然后解散康布雷联盟; +>②朱利奥二世于1506年征服了波洛尼亚;战胜了威尼斯,然后解散康布雷联盟; 另外于1511年成立反对法国路易十二世的神圣联盟,由教廷、威尼斯、西班牙联合起来驱逐法国人。 1513年2月朱利奥去世后,法国人再次被驱逐出意大利。 -③圣父教皇利奥(SanitàdipapaLeone)指马基雅维里作此书时在位的教皇利奥十世(1513—1521), +>③圣父教皇利奥(SanitàdipapaLeone)指马基雅维里作此书时在位的教皇利奥十世(1513—1521), 即乔万尼·德·梅迪奇(Giovannide’Medici,1475—1521),是著名的大洛伦佐之一员。 马基雅维里在被罢官后有意同教皇利奥结交,在1519年(小)洛伦佐·德·梅迪奇死后,曾向教皇利奥建议在佛罗伦萨恢复共和国。 diff --git "a/12 \350\256\272\345\206\233\351\230\237\347\232\204\347\247\215\347\261\273\344\270\216\351\233\207\344\275\243\345\206\233.md" "b/12 \350\256\272\345\206\233\351\230\237\347\232\204\347\247\215\347\261\273\344\270\216\351\233\207\344\275\243\345\206\233.md" index 2fc7ba3..44b18cc 100644 --- "a/12 \350\256\272\345\206\233\351\230\237\347\232\204\347\247\215\347\261\273\344\270\216\351\233\207\344\275\243\345\206\233.md" +++ "b/12 \350\256\272\345\206\233\351\230\237\347\232\204\347\247\215\347\261\273\344\270\216\351\233\207\344\275\243\345\206\233.md" @@ -6,57 +6,54 @@ 要我证明这一点是毫不费力的,因为现在意大利崩溃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是由于她许多年来依赖雇佣军,虽然他们先前曾经帮助某些人取得进展,并且在彼此之间显得勇猛不过,可是当外敌压境的时候,他们就原形毕露。因此,法国国王查理〔八世〕“拿着粉笔”①就能够不费吹灰之力而占据意大利。有人说,其原因是由于我们的罪过,他说的确是真实情况,②可是这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些罪过,而是我已经论述的那些罪过。因为那是君主们的罪过,所以他们也受到了惩罚。 -①原文“拿着粉笔(石膏)”(colgesso),是引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形容法国查理八世征服意大利轻而易举所说的俏皮话。据说,在1494年查理穿过意大利时没有遭到抵抗,因此教皇亚历山大常说法国人侵入意大利,手里拿着粉笔(石膏),只要在那里画上标记就能够在那里安营扎寨,而无需拿着剑进行战斗。 +>①原文“拿着粉笔(石膏)”(colgesso),是引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形容法国查理八世征服意大利轻而易举所说的俏皮话。据说,在1494年查理穿过意大利时没有遭到抵抗,因此教皇亚历山大常说法国人侵入意大利,手里拿着粉笔(石膏),只要在那里画上标记就能够在那里安营扎寨,而无需拿着剑进行战斗。 -②萨沃那罗拉在1494年11月1日早就预言法国查理八世将要入侵。 +>②萨沃那罗拉在1494年11月1日早就预言法国查理八世将要入侵。 后来他指出其原因在于意大利、罗马和佛罗伦萨的渎神、残暴和作恶多端。但马基雅维里则把此种不幸归罪于放弃军事训练,使佛罗伦萨无能力自卫。 我想进一步论证这种军队的不可靠。雇佣军的首领们或者是能干的人,或者是不能干的人,二者必居其一。如果他们是能干的,你可不能够信赖他们,因为他们总是渴求自我扩张;因此不是压迫自己的主人——你,就是违反你的意思压迫他人。反之,如果首领是无能的人,他往往使你毁灭。如果有人回答说,不论是否雇佣军,只要手中掌握了武器,都是一样行动的。对此,我回答说,当君主或共和国必须用兵时,君主必须身临前敌,并且亲自挂帅。共和国则必须委派自己的公民前往,如果被派的人结果力不胜任,就必须予以撤换;如果其人胜任其事,则必须用法律加以约束,不要让他越出指示范围。经验已经证明,只有君主自己和武装起来的共和国才能够取得巨大的进展,而雇佣军只能造成损失。而且要使一个用自己的武装力量武装起来的共和国服从它的某一个公民的支配,比一个靠外国武力武装起来的国家远为困难。 罗马和斯巴达许多世纪都是整军经武,从而享有自由。瑞士人则是彻底武装起来,从而享有完全的自由。关于古代使用雇佣军的事情,可以举迦太基人为例。虽然迦太基人派了自己的公民们担任雇佣军的头头,可是在他们同罗马人进行第一次战争之后就几乎被雇佣兵所压倒。在埃帕米农达①死后,底比斯就请马其顿的菲利普②当他们军队的将领;胜利后,菲利普就把底比斯人的自由剥夺了。菲利普公爵一死,米兰人便招罗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①讨伐威尼斯人。等到在卡拉瓦焦②战胜敌人之后,斯福尔扎却同威尼斯人联盟,来压迫他自己的主人——米兰人。斯福尔扎的父亲,曾经应募在那波利王国的焦万挪女王③底下从军,后来突然间离开女王使她的军队解体;为着挽救她的王国,女王被迫投到阿拉冈国王的怀抱里。 -①埃帕米农达(Epaminunda)公元前四世纪底比斯的将领和政治家。 +>①埃帕米农达(Epaminunda)公元前四世纪底比斯的将领和政治家。 -②菲利普(FilippoMariaVisconti)米兰的公爵(1412—1447)。其女比安卡·马里阿嫁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 +>②菲利普(FilippoMariaVisconti)米兰的公爵(1412—1447)。其女比安卡·马里阿嫁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 菲利普死,斯福尔扎夺取公国领地。 -①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FrancescoSforza1401—1466),穆奇奥之子,雇佣军队长;在米兰的公爵菲利普的军队中任职。 +>①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FrancescoSforza1401—1466),穆奇奥之子,雇佣军队长;在米兰的公爵菲利普的军队中任职。 -②卡拉瓦焦(Caravaggio)之战,在1448年9月15日结束,一月后,(10月18日日)斯福尔扎即背叛米兰人, +>②卡拉瓦焦(Caravaggio)之战,在1448年9月15日结束,一月后,(10月18日日)斯福尔扎即背叛米兰人, 自己与威尼斯人结盟,于1450年2月26日攻克米兰。 ③焦万娜二世(GiovannaⅡ,1371—1435),那波利女王(那波利国王拉地斯拉奥的遗孀),其王国为阿拉冈国王费尔迪南多所兼并。 然而,威尼斯人和佛罗伦萨人先前都曾经利用雇佣军扩张自己的版图,而这种军队的将领们并没有自立为王,却保卫了他们,这又怎么理解呢?我回答说,在这种场合佛罗伦萨人是托福于侥幸的,因为在那些本来可能使他们感到可怕的能干的将领当中,有些人没有打胜仗,有些人遇到了对立的力量,另一些人则把他们的野心用于别的地方了。没有克敌取胜的那一个人就是焦万尼·奥库特④,因为他没有打胜仗,他的忠义就不能够获得证明。但是任何人都承认:假如他得胜了,佛罗伦萨人就得由他主宰了,而斯福尔扎则是始终同布拉奇奥家族①对立的,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掣肘。再说,弗朗切斯科则把他的野心转到伦巴第去了。而布拉奇奥则反对教廷和那波利王国。然而,还是让我们看一下不久以前发生的事情吧。佛罗伦萨人委派了保罗·维泰利担任他们的将领。这是一个非常深谋远虑的人。他以平民的身份崛起,在军队中早获得极大的名声。如果这个人攻占了皮萨,佛罗伦萨人当然要同他保持密切的关系,这是谁都不会否认的,因为如果他一旦变成他们的敌人的战士,他们就束手无策了;另一方面,如果他们雇佣他,他们就必须服从他。 -④焦万尼·奥库特(GiovanniAucut,1320—1394)是英国武士约翰·霍克伍德在佛罗伦萨用的名字。 +>④焦万尼·奥库特(GiovanniAucut,1320—1394)是英国武士约翰·霍克伍德在佛罗伦萨用的名字。 此人曾参加英法战争,由英王受勋,后纠集队伍到意大利各国作为雇佣军,成为著名的“白衣连队”,参加多次战役,死于佛罗伦萨。 -①布拉奇奥家族(Braeceschi)一个雇佣军首领的家族,其中最有名的一人是安德雷亚(1368—1424)。 +>①布拉奇奥家族(Braeceschi)一个雇佣军首领的家族,其中最有名的一人是安德雷亚(1368—1424)。 至于威尼斯人,如果我们考虑一下他们所取得的进展,我们就看到,当他们派遣自己人作战的时候,他们做得既稳当又光荣(这是在他们转向大陆方面攻打之前的事情),他们利用他们的贵族和武装的平民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但是,当他们开始在大陆作战的时候,他们抛弃了这种美德,而仿效意大利作战的习惯。威尼斯人在扩张大陆领土的初期,一来由于领土还不很多,二来由于名声赫赫,他们没有必要害怕他们的将领。但是其后,当他们在卡尔米纽奥拉②的指挥下,把他们的领土大肆扩张的时候,他们就吃了这个错误的苦头。因为他们在卡尔米纽奥拉的指挥下打败了米兰的公爵,于是察觉到卡尔米纽奥拉是一个极有能力的人,可是,另一方面,他们了解到他在战争中变得很冷淡,他们认定在他的指挥下不再能够获胜了。为着免得失去他们已经夺得的一切,他们又不愿意也不能够把他解雇。他们为着确保自己的安全,不得不把他杀了。后来他们先后招请巴尔托洛梅奥·达·贝尔加莫①、鲁贝托·达·桑·塞韦里诺②、皮蒂利亚诺伯爵③以及如此之类的人担任他们的将领。使用这些将领,他们不得不害怕打败仗,从而一无所得。例如后来在维拉战役发生的情况就是这样,他们在一日之间把八百年来历尽困苦所取得的一切都丧失了。因为靠这种雇佣军要有所获也只能慢慢来,既迁延时日又渺乎其小,但是损失则是突然出现的,而且是不可思议的。由于上面的例子,我想到多年来直到现在被雇佣军统治着的意大利,所以我想要深入地谈谈雇佣军的问题,以便了解雇佣军的起源及其发展,就能够更好地加以改正。 -②卡尔米纽奥拉(Carmignuola,1390—1432),名弗朗切斯科·布索内(France—scoBussone),后来成为卡尔马尼约拉的伯爵 -(ContediCarmagnola),起初为米兰服务,后转而为威尼斯服务。是马克洛迪奥战役的胜利者(1472),1432年以背叛罪被处决于威尼斯。 +>②卡尔米纽奥拉(Carmignuola,1390—1432),名弗朗切斯科·布索内(France—scoBussone),后来成为卡尔马尼约拉的伯爵(ContediCarmagnola),起初为米兰服务,后转而为威尼斯服务。是马克洛迪奥战役的胜利者(1472),1432年以背叛罪被处决于威尼斯。 -①巴尔托洛梅奥·达·贝尔加莫(BartolomeodaBergamo,1400—1475),自1424年在威尼斯当雇佣军,后任将领,战败死亡。 +>①巴尔托洛梅奥·达·贝尔加莫(BartolomeodaBergamo,1400—1475),自1424年在威尼斯当雇佣军,后任将领,战败死亡。 -②鲁贝托·达·桑·塞韦里诺(RubertodaSanSeverino,1419—1487),为威尼斯作战而死。 +>②鲁贝托·达·桑·塞韦里诺(RubertodaSanSeverino,1419—1487),为威尼斯作战而死。 -③皮蒂利亚诺伯爵(ContediPitigliano),名尼科洛·奥尔西尼(NicolòOrsini,1442—1510),雇佣军将领,为威尼斯作战, -1509在维拉(Vaila)之役惨败,后死去。 +>③皮蒂利亚诺伯爵(ContediPitigliano),名尼科洛·奥尔西尼(NicolòOrsini,1442—1510),雇佣军将领,为威尼斯作战,1509在维拉(Vaila)之役惨败,后死去。 你一定了解,晚近在意大利,皇权开始受到排斥,而教皇在世俗事务方面却取得了更大的声势,意大利已分裂成为更多的国家;因为在大城市当中有许多城市武装起来反对那些先前受皇帝宠爱、压迫自己的贵族,同时教会也赞助他们,以便扩大自己在世俗方面的声势。而在其他许多城市中,他们的市民也变成了君主。这样一来,意大利就几乎全部落在教廷和一些共和国手里,而组成教廷的神父们和支配共和国的市民们由于不谙军事,两者都开始招募外国人当兵。使这类军队赫赫有名的头一个人,就是罗马尼阿人阿尔贝里戈·达·科尼奥①。布拉奇奥和斯福尔扎——还有其他的人——就是由这个人训练出来的。这两个人就是当时意大利的主宰。继他们之后,又来了其他雇佣军将领,他们指挥意大利的军队以迄今日。然而他们的勇武带来的结果,却是使意大利遭受查理〔八世〕的蹂躏②、路易〔十二世〕的掠夺③、费尔迪南多的摧残①和瑞士人的凌辱②。 -①阿尔贝里戈·达·科尼奥(AlberigodaConio)即阿尔贝里戈·达·巴尔比亚诺(AlberigodaBarbiano,1344—1409), -罗马尼阿的库尼奥的伯爵(contediCunio),是纯粹意大利式雇佣军连队的创始人。曾组成著名的“圣乔治兵团”,并任该团首领。 +>①阿尔贝里戈·达·科尼奥(AlberigodaConio)即阿尔贝里戈·达·巴尔比亚诺(AlberigodaBarbiano,1344—1409),罗马尼阿的库尼奥的伯爵(contediCunio),是纯粹意大利式雇佣军连队的创始人。曾组成著名的“圣乔治兵团”,并任该团首领。 -②查理八世,法国国王(1470—1498),1494—1496年曾侵入意大利佛罗伦萨、那波利,后被逐。 +>②查理八世,法国国王(1470—1498),1494—1496年曾侵入意大利佛罗伦萨、那波利,后被逐。 -③路易十二世,法国国王(1498—1515),曾占领米兰,同西班牙瓜分那波利(1500),后被逐。 +>③路易十二世,法国国王(1498—1515),曾占领米兰,同西班牙瓜分那波利(1500),后被逐。 -①费尔迪南多(Ferdinando1452—1516),西班牙国王,曾出兵援助那波利驱逐法国查理八世入侵,作为侵略意大利的手段;后于1500年与法国路易十二世瓜分那波利;1508年与德、法、西班牙及教皇合谋瓜分威尼斯,其后为了争夺意大利同法国作战(1511—1513)。 +>①费尔迪南多(Ferdinando1452—1516),西班牙国王,曾出兵援助那波利驱逐法国查理八世入侵,作为侵略意大利的手段;后于1500年与法国路易十二世瓜分那波利;1508年与德、法、西班牙及教皇合谋瓜分威尼斯,其后为了争夺意大利同法国作战(1511—1513)。 -②法国路易十二世征服米兰,曾得瑞士人帮助。其后瑞士人在教皇朱利奥怂恿下又独自征服米兰。 +>②法国路易十二世征服米兰,曾得瑞士人帮助。其后瑞士人在教皇朱利奥怂恿下又独自征服米兰。 他们过去所采取的政策,首先是贬低步兵的声势,借以抬高自己的声势。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领土,而是依靠受雇佣的收入来维持生活的。然而为数区区的步兵是不能够使他们赢得声势的,但是他们又没有能力供养许多步兵;因此,他们改为依靠骑兵,他们使相当数量的骑兵获得供养并且受到尊崇。结果是:在一支两万人的军队中,步兵不及两千人。除此之外,这些将领们还采取各种方法来减轻自己和士兵们的劳苦和危险,在战斗中不进行屠杀而是活捉俘虏,而且不要求赎金即予以释放。他们并不夜袭城市,城市的防军亦不夜袭野营。他们在军营的周围既不树立栏栅,或者挖掘壕沟,在冬季也不出征。所有这些事情是他们的兵法所允许的,并且,正如我已经讲过的,这是他们为着避免疲劳和危险这两者而想出来的办法。这样一来,他们就使意大利陷入奴隶状态和屈辱之中。 diff --git "a/13 \350\256\272\346\217\264\345\206\233\343\200\201\346\267\267\345\220\210\345\206\233\345\222\214\346\234\254\345\233\275\347\232\204\345\206\233\351\230\237.md" "b/13 \350\256\272\346\217\264\345\206\233\343\200\201\346\267\267\345\220\210\345\206\233\345\222\214\346\234\254\345\233\275\347\232\204\345\206\233\351\230\237.md" index e74f276..f340262 100644 --- "a/13 \350\256\272\346\217\264\345\206\233\343\200\201\346\267\267\345\220\210\345\206\233\345\222\214\346\234\254\345\233\275\347\232\204\345\206\233\351\230\237.md" +++ "b/13 \350\256\272\346\217\264\345\206\233\343\200\201\346\267\267\345\220\210\345\206\233\345\222\214\346\234\254\345\233\275\347\232\204\345\206\233\351\230\237.md" @@ -2,13 +2,13 @@ 另一种无益的军队是外国的援军。这是请求一个强国进行援助和保卫自己的时候派来的军队,如近年教皇朱利奥二世就是这样做的。当他对费拉拉用兵的时候吃了他的雇佣军的苦头,于是转而求助于外国援军。他同西班牙国王费尔迪南多约定由后者用他的人员和部队援助①。这些军队本身可能是有用的、良好的,可是对于招请这些军队的人来说却几乎经常是有害的,因为如果他们打败了,你就完蛋了,反之如果他们赢得胜利,你就要成为他们的俘虏。 -①教皇朱利奥二世力图使意大利在他的领导下统一,曾进攻费拉拉,但由于费拉拉同法国联盟获得支援,因此失败。教皇于是同西班牙国王费尔迪南多(以及威尼斯等)结成反法国的“神圣联盟”(1511年10月5日)。其后教廷和西班牙的军队同法军作战,在拉文纳(Ravenna)惨败。只是由于法军主将加斯通·德·富瓦死亡,并且瑞士出兵二万人支援“神圣联盟”,法军被迫退却,意大利才幸免于难。 +>①教皇朱利奥二世力图使意大利在他的领导下统一,曾进攻费拉拉,但由于费拉拉同法国联盟获得支援,因此失败。教皇于是同西班牙国王费尔迪南多(以及威尼斯等)结成反法国的“神圣联盟”(1511年10月5日)。其后教廷和西班牙的军队同法军作战,在拉文纳(Ravenna)惨败。只是由于法军主将加斯通·德·富瓦死亡,并且瑞士出兵二万人支援“神圣联盟”,法军被迫退却,意大利才幸免于难。 虽然在古代历史上,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但是我不想离开教皇朱利奥二世这个新近的例子,他那个决定是再糊涂不过的:他因为想占领费拉拉,于是把自己置于一个外国人的手里,只是由于他的好运发生了第三种情况,才使他没有吃到他这种轻率抉择的苦果。因为他的援军在拉文纳被击溃之后,瑞士人奋起把征服者驱逐出去——这是同他和其他人的预料完全相反的。这样一来,由于他的敌人已经逃走了,他才不致成为他的敌人的俘虏。同时教皇已经由于援军以外的其他军队获胜了,也没有成为自己的援军的俘虏。佛罗伦萨人自己完全没有武装起来,却派遣一万名法国兵去进攻皮萨①,他们这种作法比起他们以前任何危难时期都更加危险。君士坦丁堡的皇帝②为了反对他的邻国,派遣上万名土耳其军队到希腊,战事结束的时候,他们不肯离境,这就是希腊受异教徒奴役的开端。 -①1500年佛罗伦萨人从法王路易十二那里获得了八千瓜斯科人(Guasconi)和瑞士人以便夺回皮萨,但进攻失败。由于这些军队难带,以至人们宁愿把它解散。 +>①1500年佛罗伦萨人从法王路易十二那里获得了八千瓜斯科人(Guasconi)和瑞士人以便夺回皮萨,但进攻失败。由于这些军队难带,以至人们宁愿把它解散。 -②即乔万尼·坎达库泽诺(GiovanniCantacuzeno,1300—1383),同帕莱奥洛吉(Paleologhi)因拜占庭王权内讧(1341—1347),于1346年同土耳其苏丹结盟,苏丹派了自己的儿子去帮助他并出兵希腊,这就成为土耳其人在欧洲扩张的第一基地。 +>②即乔万尼·坎达库泽诺(GiovanniCantacuzeno,1300—1383),同帕莱奥洛吉(Paleologhi)因拜占庭王权内讧(1341—1347),于1346年同土耳其苏丹结盟,苏丹派了自己的儿子去帮助他并出兵希腊,这就成为土耳其人在欧洲扩张的第一基地。 因此,谁不想胜利,就利用这种援军吧!他们带来的危险比雇佣军多得多,因为援军到来也就造成了毁灭的条件,他们全体团结一致,而且完全听从外国人的命令。可是,就雇佣军而论,如果他们获得胜利,他们要加害于你,却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较好的机会。雇佣军并不是一个整体,他们是由你找来并发给军饷的,而且由你委派第三者担任他们的头头,这个第三者是不能够立即取得足够的权威来加害于你的。总之,就雇佣军而论,其懒散怯懦是最危险的;若就援军而论,其英勇慓悍却是最可怕的。 @@ -27,7 +27,7 @@ 因此,我的结论是:任何一个君主国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它是不稳固的。反之,一个君主国在不利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实力带着信心防卫自己,它就不得不完全依靠侥幸了。明智的人们常常提出这样的意见和论断:“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的声誉了”①。 所谓自己的军队就是由臣民、市民或者你的属民组成的军队。所谓其他一切军队就是雇佣军或者援军。如果你考虑一下我在上面已经提到的四个人②的办法,并且观察一下亚历山大大帝之父菲利普以及许多共和国和君主怎样整军经武把自己组织起来,那么很容易找到组织自己军队的办法。而对于这种办法我是完全信赖的。 -①原文是“quod nihil sit tam in firmum aut in stabile quam fama poten—tiae non sua vixa”, +>①原文是“quod nihil sit tam in firmum aut in stabile quam fama poten—tiae non sua vixa”, 引自塔西佗《历史纪年》XIII,19. -②即瓦伦蒂诺公爵切萨雷·博尔贾,锡拉库萨的耶洛内、大卫和法国查理七世。 +>②即瓦伦蒂诺公爵切萨雷·博尔贾,锡拉库萨的耶洛内、大卫和法国查理七世。 diff --git "a/14 \345\206\233\344\272\213\350\264\243\344\273\273.md" "b/14 \345\206\233\344\272\213\350\264\243\344\273\273.md" index 9e92e16..2f96302 100644 --- "a/14 \345\206\233\344\272\213\350\264\243\344\273\273.md" +++ "b/14 \345\206\233\344\272\213\350\264\243\344\273\273.md" @@ -3,14 +3,13 @@ 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该有其他的目标、其他的思想,也不应该把其他事情作为自己的专业,因为这是进行统帅的人应有的唯一的专业①。它的效力②不仅能够使那些生下来就当君主的人保持地位,而且有许多次使人们从老百姓的地位一跃而高踞王位。反之,大家都知道,君主沉醉于安逸比对关心军事想得更多便亡国。亡国的头一个原因就是忽视这种专业,而使你赢得一个国家的原因,就是因为你精通这门专业。 -①这是有意夸张的表达,但是它符合马基雅维里的一个观点,根据这个观点, -君主可以(甚至应该)将民事管理工作交给自己选择的地方官,而自己绝对地掌握战争事务。 +>①这是有意夸张的表达,但是它符合马基雅维里的一个观点,根据这个观点,君主可以(甚至应该)将民事管理工作交给自己选择的地方官,而自己绝对地掌握战争事务。 -②此处“效力”原文为“virtù”,但是在这里的意义与马基雅维里著作中通常使用的“能力”的意义不同,而是具有中世纪使用的意义。 +>②此处“效力”原文为“virtù”,但是在这里的意义与马基雅维里著作中通常使用的“能力”的意义不同,而是具有中世纪使用的意义。 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由于讲求军事,于是由平民一跃而为米兰的公爵;而他的孩子们③由于躲避军事的困苦,于是由公爵降为平民。因为不整军经武,就使得人们蔑视你,这是君主必须提防的奇耻大辱之一。这一点容后说明,因为武装起来的人同没有武装起来的人是无法比较的。指望一个已经武装起来的人心甘情愿服从那个没有武装起来的人,或者没有武装的人厕身于已经武装起来的臣仆之中能够安安稳稳,这是不符合情理的。因为一方抱着蔑视的态度,他方抱着猜疑,这两者是不可能好好地相处共事的。所以,一个君主如果不懂军事,除了已经提到的其他不幸之外,他既不能获得自己的士兵的尊敬,而自己也不能够信赖他们。 -③此处原文“figliuoli”,实指“后嗣”。 +>③此处原文“figliuoli”,实指“后嗣”。 因此,君主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思想离开军事训练问题,而且他应该在和平时期比在战争时期更加注意这个问题。他要做到这一点,可以有两个方法:其一是采取行动,其二是靠思考。关于行动方面,君主除了必须把他的人妥善地组织起来加以训练之外,自己必须不断地从事狩猎,借以锻炼身体,习惯于艰苦生活,并且认识各处地理状态,了解山脉是怎样起伏的,峡谷是怎样凹陷的,平原是怎样展开的,还要明了河流沼泽的特性,而且对于这一切必须予以最大的注意。 @@ -18,19 +17,17 @@ 阿凯亚人的君主菲利波门(Filipomene)①曾经受到史学家的各种赞扬,其中有一条就是,因为他在和平时期还是思考着战争的方法;当他和他的朋友一起在乡村的时候,他常常停下来同他们讨论:如果敌人在这个山丘出现,而我们和我们的军队却在这里,谁享有地利呢?我们怎样才能够保持队形稳妥地打击敌人呢?如果我们想退却,应该怎样采取行动呢?如果敌人退却了,我们应该怎样追击呢?当他和他们一起走着的时候,他会向他们提出一支军队可能遇到的一切情况,他倾听他们的意见,并且说明自己的意见,同时提出理由加以论证。这样一来,由于这样经常不断地深谋远虑,他在率领军队时就不可能发生他不能够应付的任何意外事件。 -①菲利波门(Filipomene,即Filopemen,公元前253—183),在同马其顿的菲利普五世的战争中,他是阿凯亚同盟的首领; -先后战胜斯巴达,打败其暴君纳比斯,最后被俘处死;被希腊传记家普鲁塔克(Plutarch)外为“希腊的最后一人”。 +>①菲利波门(Filipomene,即Filopemen,公元前253—183),在同马其顿的菲利普五世的战争中,他是阿凯亚同盟的首领;先后战胜斯巴达,打败其暴君纳比斯,最后被俘处死;被希腊传记家普鲁塔克(Plutarch)外为“希腊的最后一人”。 但是,为着训练脑筋,君主还应该阅读历史,并且研究历史上伟大人物的行动,看看他们在战争中是怎样做的,检查他们胜利与战败的原因,以便避免后者而步武前者。最重要的是他应当象过去那些伟大人物那样做。他们要选择某一个受到赞美和尊崇的前人作为榜样,并且经常把他们的举措和行动铭记心头,据说②,亚历山大大帝就是效法阿基里斯,恺撒①效法亚历山大,西奇比奥②效法居鲁士。谁读色诺芬③所写的居鲁士王的生平,谁就会从西奇比奥的生平看到他效仿居鲁士给自己带来多大光荣,同时在纯洁、和蔼、仁慈、宽宏大量方面,西奇比奥同色诺芬所描述的关于居鲁士的特性多么吻合。 这样一类的方法,贤明的君主必须遵守;而且在和平时期绝不能够无所事事,相反,应该努力地利用这些时间,以便在命运逆转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反击的准备。 -②马基雅维里此说,殆采自古希腊传记家普鲁塔克所著:《传记集》。——此书将希腊罗马的伟人并列对比,并加评论。 +>②马基雅维里此说,殆采自古希腊传记家普鲁塔克所著:《传记集》。——此书将希腊罗马的伟人并列对比,并加评论。 -①恺撒(Ceasare,GaiusJulius,公元前100—44,罗马名将及政治家。 +>①恺撒(Ceasare,GaiusJulius,公元前100—44,罗马名将及政治家。 -②西奇比奥(Scipione,PubliusCornelius,公元前237?—183),绰号大阿非利加(l’AfricanoMaggiore),罗马将领, -因征西班牙有功,当选为执政,并战胜迦太基人,大败汉尼拔于扎马之役。 +>②西奇比奥(Scipione,PubliusCornelius,公元前237?—183),绰号大阿非利加(l’AfricanoMaggiore),罗马将领,因征西班牙有功,当选为执政,并战胜迦太基人,大败汉尼拔于扎马之役。 -③色诺芬(Senofonte,公元前434?—351)希腊史学家。苏格拉底弟子。 +>③色诺芬(Senofonte,公元前434?—351)希腊史学家。苏格拉底弟子。 曾从斯巴达军队,助波斯王子小居鲁士与其兄争位,战败率兵涉险返国,著《远征记》述其经过。 diff --git "a/15 \350\256\272\350\265\236\346\211\254\344\270\216\350\264\243\351\232\276.md" "b/15 \350\256\272\350\265\236\346\211\254\344\270\216\350\264\243\351\232\276.md" index deec4ac..8ba972f 100644 --- "a/15 \350\256\272\350\265\236\346\211\254\344\270\216\350\264\243\351\232\276.md" +++ "b/15 \350\256\272\350\265\236\346\211\254\344\270\216\350\264\243\351\232\276.md" @@ -2,15 +2,13 @@ 论世人特别是君主受到赞扬或者受到责难的原因 现在尚待考察的是,君主对待臣下和朋友应该采取的方法和行动。关于这一点,我知道有许多人已经写过文章,现在我也写起文章来,特别是当我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观点与别人的不同,因此,我恐怕会被人认为倨傲自大①。 + 可是,因为我的目的是写一些东西,即对于那些通晓它的人是有用的东西,我觉得最好论述一下事物在实际上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论述事物的想象方面。许多人②曾经幻想那些从来没有人见过或者知道在实际上存在过的共和国和君主国。可是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人们应当怎样生活,其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至一个人要是为了应该怎样办而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置诸脑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会导致自我毁灭。因为一个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想发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厕身于许多不善良的人当中定会遭到毁灭。所以,一个君主如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 -①自本章开始,马基雅维里摆脱当时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伦理学和神学传统的束缚,从历史与生活实践的经验出发,进行逻辑推理, -揭示“典范的君主”(即一切剥削阶级统治者)所必需有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作者预见自己大胆提出创新的政治理论将引起强烈的反对。 +>①自本章开始,马基雅维里摆脱当时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伦理学和神学传统的束缚,从历史与生活实践的经验出发,进行逻辑推理,揭示“典范的君主”(即一切剥削阶级统治者)所必需有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作者预见自己大胆提出创新的政治理论将引起强烈的反对。 -②这里“许多人”,在古代,包括以《理想国》著名的柏拉图、以《政治论》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以及西塞罗等人; -在中世纪,包括教父哲学代表人物奥古斯丁(354—430)、托马斯·阿奎那等人。 -马基雅维里反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但是在国家论方面,特别是在《李维史论》中,又受亚里士多德影响。 +>②这里“许多人”,在古代,包括以《理想国》著名的柏拉图、以《政治论》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以及西塞罗等人;在中世纪,包括教父哲学代表人物奥古斯丁(354—430)、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马基雅维里反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但是在国家论方面,特别是在《李维史论》中,又受亚里士多德影响。 为此,我想把关于想象上的君主的事情撇在一边,而只是讨论确实存在的事情。我认为被人们评论的一切人——特别是君主,因为他的地位更高——都突出地具有某些引起赞扬或者招致责难的品质。这就是说有人被誉为慷慨,有人被贬为吝啬(这是使用托斯卡诺的用语,因为在我们的方言里面,贪婪的人还包括那些想靠掠夺取得财物的人,而我们称为吝啬的人是指那种不愿多使用自己东西的人)。有人被认为乐善好施,有人则被视为贪得无厌;有人被认为残忍成性,有人被认为慈悲为怀;有人被认为食言而肥,有人被认为言而有信;有人被认为软弱怯懦,有人则被认为勇猛强悍;有人被认为和蔼可亲,有人则被认为矜傲不逊;有人被认为淫荡好色,有人被认为纯洁自持;有人被认为诚恳,有人则被认为狡猾,有人被认为脾气僵硬,有人则被认为容易相与,有人被认为稳重,有人被认为轻浮,有人被认为是虔诚之士,有人则被认为无信仰之徒,如此等等。 diff --git "a/17 \350\256\272\346\256\213\351\205\267\344\270\216\344\273\201\346\205\210.md" "b/17 \350\256\272\346\256\213\351\205\267\344\270\216\344\273\201\346\205\210.md" index 7dffb67..efb5910 100644 --- "a/17 \350\256\272\346\256\213\351\205\267\344\270\216\344\273\201\346\205\210.md" +++ "b/17 \350\256\272\346\256\213\351\205\267\344\270\216\344\273\201\346\205\210.md" @@ -3,12 +3,11 @@ 现在谈谈前面①列举的另一种品质。我认为,每一位君主都一定希望被人认为仁慈而不是被人认为残酷。可是他必须提防不要滥用这种仁慈。切萨雷·博尔贾是被人认为残酷的。尽管如此,他的残酷却给罗马尼阿带来了秩序,把它统一起来,并且恢复和平与忠诚。如果我们好好地考虑到这一点,就会认识到博尔贾比佛罗伦萨的人们仁慈得多了,因为后者为着避免残酷之名反而让皮斯托亚②被毁灭了。所以君主为着使自己的臣民团结一致和同心同德,对于残酷这个恶名就不应有所介意,因为除了极少数的事例之外,他比起那些由于过分仁慈、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随之而起的人说来,是仁慈得多了,因为后者总是使整个社会受到损害,而君主执行刑罚不过损害个别人罢了。在所有的君主当中,新的君主由于新的国家充满着危险,要避免残酷之名是不可能的。维琪尔借迪多(Dido)的口说道:“严峻的形势、崭新的邦家,命我森严壁垒,警戒着海角天涯。”① -①第15章列举关于引起赞扬或者责难的第二对品质,见第74页。 +>①第15章列举关于引起赞扬或者责难的第二对品质,见第74页。 -②皮斯托亚(Pistoia)在1501—1502年间由于坎切列里(C.Cancellieri)和潘恰蒂基(Panciatichi)两派之争, -佛罗伦萨的统治者采取容忍态度,最后酿成流血、掠夺与破坏的悲惨状态。 +>②皮斯托亚(Pistoia)在1501—1502年间由于坎切列里(C.Cancellieri)和潘恰蒂基(Panciatichi)两派之争,佛罗伦萨的统治者采取容忍态度,最后酿成流血、掠夺与破坏的悲惨状态。 -①维琪尔(Virgilio,公元前70—19),罗马诗人。此句引自所作被称为罗马的国民史诗《Aeneid》, +>①维琪尔(Virgilio,公元前70—19),罗马诗人。此句引自所作被称为罗马的国民史诗《Aeneid》, 原文为拉丁文:“Res dura,et regni novitas me talia cogunt moliri,et late fines custode tueri.” 但是,君主对于信任他人或者采取行动则务须慎重;不过,也不要杯弓蛇影,妄自惊慌。他应当慎思明辨,人道为怀,有节制地行事,以免由于过分自信而使自己流于轻率鲁莽,或者由于过分猜疑而使自己偏狭不能容人。 @@ -17,16 +16,15 @@ 但是,君主使人们畏惧自己的时候,应当这样做:即使自己不能赢得人们的爱戴,也要避免自己为人们所憎恨;因为一个人被人畏惧同时又不为人们所憎恨,这是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只要他对自己的公民和自己的属民的财产,对他们的妻女不染指,那就办得到了。而当他需要剥夺任何人的生命的时候,他必须有适当的辩解和明显的理由才这样做。但是头一件是,他务必不要碰他人的财产,因为人们忘记父亲之死比忘记遗产的丧失(perditadelpatrimonio)还来得快些①。再说,夺取他人财产的口实是永远好找的;一个人一旦开始以掠夺为生,他就常常找到侵占他人财产的口实。但是,与此相反,夺取他人生命的理由却更加难找了,而且很快就消失了。 -①这是东西方学者经常摘引,用以指责马基雅维里的一句话。 +>①这是东西方学者经常摘引,用以指责马基雅维里的一句话。 可是,当君主和军队在一起并且指挥庞大的队伍的时候,他完全有必要置残酷之名于度外;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残酷之名,他就决不能够使自己的军队保持团结和踊跃执行任何任务。下面这件事情可以列为汉尼拔②的惊人的行动之一。他率领一支由无数民族混合组成的大军,在外国的土地上作战,无论在恶运或者在好运的时候,也无论在军队当中或者对待君主,都不曾发生任何龃龉。这并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只是由于他的残酷无情,同时他具有无限的能力,这就使他在士兵的心目中感到既可敬又可畏。但是假使他不是残酷无情的话,光靠他的其他能力是不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的。然而对此事缺乏深思熟虑的史学家们,一方面赞赏汉尼拔取得这样的成果,而另一方面却非难他取得这种成果的主要原因。 -②汉尼拔(Annibale,公元前247—183),迦太基军队统帅,曾越过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 -后失败逃亡(公元前196),联合叙利亚国王对罗马人作战,失败后自杀。 +>②汉尼拔(Annibale,公元前247—183),迦太基军队统帅,曾越过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后失败逃亡(公元前196),联合叙利亚国王对罗马人作战,失败后自杀。 假如汉尼拔只有其他的能力,那确是不够的,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西奇比奥①的事例中看到。西奇比奥不仅在他那个时代而且在全部史纪上都是一位罕有的人物;可是他的军队在西班牙背叛他,其原因不是别的,而只是由于他太仁慈了。他让自己的士兵享有同军纪不相容的更大的自由。为此,他在元老院受到法比奥·马西莫的弹劾;被称作罗马军队的败坏者。 -①西奇比奥(P.CorneliusScipione,公元前234—183)罗马军队统帅,曾在西班牙战胜汉尼拔。 +>①西奇比奥(P.CorneliusScipione,公元前234—183)罗马军队统帅,曾在西班牙战胜汉尼拔。 洛克伦斯居民曾经遭受西奇比奥的一名使者的摧残,可是西奇比奥既没有替他们报仇雪耻,对于使者的横行霸道也没有加以惩罚。这完全是由于西奇比奥性情和易使然。因此,在元老院里想替他辩解的人就说,许多人懂得怎样不犯错误,比懂得怎样矫正别人的错误来得清楚。如果西奇比奥这样继续保持他的统帅地位,这种性情早晚要把他的名声和荣誉葬送掉。但是,由于他是在元老院的监督之下,他这种有害的品性不仅被掩盖起来,而且还使他获得荣誉。 diff --git "a/18 \345\256\210\344\277\241.md" "b/18 \345\256\210\344\277\241.md" index b6bf346..fc440de 100644 --- "a/18 \345\256\210\344\277\241.md" +++ "b/18 \345\256\210\344\277\241.md" @@ -6,26 +6,26 @@ 因此,你必须懂得,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方法是运用法律,另一种方法是运用武力。第一种方法是属于人类特有的,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属于野兽的。但是,因为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所以必须诉诸后者。因此,君主必须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关于这一点,古代的作家们早已谲秘地教给君主了。他们描写阿基里斯②和古代许多其他君主怎样被交给半人半马的怪物基罗尼③喂养,并且在它的训练下管教成人。这不外乎说,君主既然以半人半兽的怪物为师,他就必须知道:怎样运用人性和兽性,并且必须知道:如果只具有一种性质而缺乏另一种性质,不论哪一种性质都是不经用的。 -①此章是在马基雅维里的名著中受到后世许多评论家最严厉非议的一章。 +>①此章是在马基雅维里的名著中受到后世许多评论家最严厉非议的一章。 -②阿基里斯(Achille,即Achilles),传说是希腊英雄,从小就由半人半马的基罗尼教养,学会狩猎和作战的本领。 +>②阿基里斯(Achille,即Achilles),传说是希腊英雄,从小就由半人半马的基罗尼教养,学会狩猎和作战的本领。 -③原文(Chironecentauro),事见希腊神话。 +>③原文(Chironecentauro),事见希腊神话。 君主既然必需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然而那些单纯依靠狮子①的人们却不理解这点。所以,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作出诺言的理由现在不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②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假如人们全都是善良的话,这条箴言就不合适了。但是因为人们是恶劣的,而且对你并不是守信不渝的,因此你也同样地无需对他们守信。一位君主总是不乏正当的理由为其背信弃义涂脂抹粉。关于这一点,我能够提出近代无数的实例为证,它们表明:许多和约和许多诺言由于君主们没有信义而作废和无效;而深知怎样做狐狸的人却获得最大的成功。但是君主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人们是那样地单纯,并且那样地受着当前的需要所支配,因此要进行欺骗的人总可以找到某些上当受骗的人们。 -①原文“...insullòne”,意谓“总是象狮子般行动,使用公开的暴力”。 +>①原文“...insullòne”,意谓“总是象狮子般行动,使用公开的暴力”。 -②此处马基雅维里改用“一位明智的统治者”(unosignoreprudente)。 +>②此处马基雅维里改用“一位明智的统治者”(unosignoreprudente)。 在新近的那些事例当中有一件事,我不想保持沉默:亚历山大六世除了欺骗人们之外,既不曾作过任何其他事情,也从来不曾梦想过任何其他事情,但是他总是找到上当受骗的货色。因为世界上从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比他更加有力地作出保证,比他更加信誓旦旦地肯定某一件事情,而同时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加随便地食言而肥的了。可是,他的欺骗总是称心如意地获得成功,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人世的这一方面。 因此,对于一位君主说来,事实上没有必要具备我在上面列举的全部品质①,但是却很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品质。我甚至敢说:如果具备这一切品质并且常常本着这些品质行事,那是有害的;可是如果显得具备这一切品质,那却是有益的。你要显得慈悲为怀、笃守信义、合乎人道,清廉正直,虔敬信神,并且还要这样去做,但是你同时要有精神准备作好安排:当你需要改弦易辙的时候,你要能够并且懂得怎样作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stato),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因此,一位君主必须有一种精神准备,随时顺应命运的风向和事物的变幻情况而转变。然而,正如我在前面说过的②,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需的话,他就要懂得怎样走上为非作恶之途。 -①指第15章所称的良好品质。 +>①指第15章所称的良好品质。 -②指本书第15章第2段。 +>②指本书第15章第2段。 因此,一位君主应当十分注意,千万不要从自己的口中溜出一言半语不是洋溢着上述五种美德的说话,并且注意使那些看见君主和听到君主谈话的人都觉得君主是位非常慈悲为怀、笃守信义、讲究人道、虔敬信神的人。君主显得具有上述最后一种品质,尤其必要。人们进行判断,一般依靠眼睛更甚于依靠双手,因为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到你,但是很少人能够接触你;每一个人都看到你的外表是怎样的,但很少人摸透你是怎样一个人,而且这些少数人是不敢反对多数人的意见的,因为后者受到国家最高权威的保护。对于不能够向法院提出控诉的一切人的行动,特别是君主的行动,人们就注意其结果。所以,一位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并且将受到每一个人的赞扬。因为群氓总是被外表和事物的结果所吸引,而这个世界里尽是群氓。当多数人能够站得住脚的时候,少数人是没有活动的余地的。当代的某一位君主①——我现在不便点名,——除了和平与信义之外,从来不宣扬其他事情,但是他对这两者的任何一者都是极端仇视的。然而假使他曾经遵守其中任何一者,那么,他的名望或者他的权力就不免三番五次被人攫取了。 -①指西班牙的“天主教徒”费尔迪南多。他死于1516年1月23日,如果马基雅维里写作时点名,对于马基雅维里显然是不利的。 +>①指西班牙的“天主教徒”费尔迪南多。他死于1516年1月23日,如果马基雅维里写作时点名,对于马基雅维里显然是不利的。 diff --git "a/19 \350\256\272\350\224\221\350\247\206\344\270\216\346\206\216\346\201\250.md" "b/19 \350\256\272\350\224\221\350\247\206\344\270\216\346\206\216\346\201\250.md" index ae11676..b08a057 100644 --- "a/19 \350\256\272\350\224\221\350\247\206\344\270\216\346\206\216\346\201\250.md" +++ "b/19 \350\256\272\350\224\221\350\247\206\344\270\216\346\206\216\346\201\250.md" @@ -6,11 +6,11 @@ 正如我已经说过的③,贪婪,霸占臣民的财产及其妇女,特别使君主被人衔恨;因此,他必须避免这两件事情。当大多数人的财产和体面都没有受到侵犯的时候,他们就安居乐业,君主只需要同很少数人的野心进行斗争,他可以有许多方法并且轻而易举地把这些人控制住。 -①见第15章。 +>①见第15章。 -②见第15、16、17章。 +>②见第15、16、17章。 -③见第17章。 +>③见第17章。 君主如果被人认为变幻无常、轻率浅薄、软弱怯懦、优柔寡断,就会受到轻视。因此,他必须象提防暗礁一样提防这一切。他应该努力在行动中表现伟大、英勇、严肃庄重、坚忍不拔。关于臣民的私事问题,他所作的决断应该是不可更改的。而且,他应该支持人们对他抱有这样一种见解:谁都不要指望欺骗他或者瞒过他。 @@ -20,17 +20,17 @@ 但是,关于臣民的问题,当没有外患的时候,君主不得不害怕的只是他们秘密地搞阴谋。关于这一点,如果君主避免引起臣民的憎恨和轻视,使人民对他感到满意,他就能够坐稳江山了。正如我上面已经详细申述的②,这是君主必需做到的一件事情。一位君主要能够对抗一切阴谋,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不要受到广大人民憎恨,因为搞阴谋的人总是指望把君主置诸死地来取悦于人民;但是,如果阴谋者认为那样做只能激怒人民的话,他就不会有勇气实现这样一类的意图了。因为,阴谋者将要遭遇到无限的困难。经验证明:自古以来,阴谋为数很多,而曾经成功者甚少,因为搞阴谋的人都不能够单枪匹马地干。而且,除了那些他认为是心怀不满的人们之外,不能够找到别的人合伙同谋。但是,一旦你向一个不满之徒吐露你的意图,你就给他一个使他可以获得满足的方法,因为他显然可以期待从这里取得各种好处,①当他看到:站在这一方面利益是确定的,而站在另一方面则是不确定的并且充满着危险,如果他笃守信义,他就是你的罕有的朋友,否则就是君主的非常顽固不化的敌人。 -②见第9章、第17章。 +>②见第9章、第17章。 -①意谓将阴谋向君主告发的人可以指望获得重赏。 +>①意谓将阴谋向君主告发的人可以指望获得重赏。 现在把这件事扼要地说一下。我认为,在阴谋者这方面,除了怀着恐惧、妒忌、担心受到令人丧胆的刑罚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了;但是在君主这方面,有的是一国之君的威严、法律,他的盟友和国家对他的保护,除此之外,还有人民的好感。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那样轻举妄动地搞阴谋。同时,一般阴谋者,在为非作恶之前都不得不有所畏惧;在这种情况之下,由于阴谋者是人民的敌人,他在为非作恶之后,也一定是害怕的,并且因此决不能够指望获得任何藏身之所。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举出无数的实例,但是我想举一个例子就够了,这个例子在我们的父亲这一辈人当中还记得它是怎样发生的。先前波洛尼亚的君主梅塞尔·安尼巴莱·本蒂沃利②,即当今的梅塞尔·安尼巴莱的祖父,是被坎尼斯基家族搞阴谋杀害的,当时除尚在幼龄的梅塞尔·焦万尼①外,安尼巴莱·本蒂沃利家族没有一个人幸存。可是在他被杀死之后,人民立即起来把坎尼斯基家族全部杀死了。这是由于当时本蒂沃利家族在波洛尼亚获得人民的好感是非常有力的。虽然在安尼巴莱死后能够统治这个国家的人一个也没有残存下来,可是当波洛尼亚的人们听说,在佛罗伦萨有一个过去一直被人当作铁匠的儿子、其实是本蒂沃利家族的后裔,他们就到佛罗伦萨迎接他,并且把这个城市的政府交给他。这个城市就由这个人统治,直到梅塞尔·焦万尼长大能够亲政为止。 -②梅塞尔·安尼巴莱·本蒂沃利(MesserAnnibaleBentivogli)于1445年被波洛尼亚另一个大家族首领巴蒂斯塔·坎尼斯基 (BattistaCanneschi)杀害,但遭到群众反对,巴蒂斯塔·坎尼斯基亦被杀死。 +>②梅塞尔·安尼巴莱·本蒂沃利(MesserAnnibaleBentivogli)于1445年被波洛尼亚另一个大家族首领巴蒂斯塔·坎尼斯基(BattistaCanneschi)杀害,但遭到群众反对,巴蒂斯塔·坎尼斯基亦被杀死。 -①梅塞尔·焦万尼·本蒂沃利(MesserGiovanniBentivogli,1438—1508),安尼巴莱·本蒂沃利之子。 +>①梅塞尔·焦万尼·本蒂沃利(MesserGiovanniBentivogli,1438—1508),安尼巴莱·本蒂沃利之子。 其父被杀时,他才七岁。长大后在波洛尼亚执政(1462—1504)。 因此,我的结论是:当人民对君主心悦诚服的时候,君主对于那些阴谋无需忧心忡忡;但是如果人民对他抱有敌意,怀着怨恨的话,他对任何一件事,对任何一个人就必然提心吊胆。 @@ -39,13 +39,11 @@ 法国是我们这个时代里组织得最好、统治得最好的王国之一。在这个国家里,我们看到法国国王的自由与安全赖以维持的优越的制度无数之多。其中主要的一个制度就是“议会”①及其权力。因为建立这个王国的人知道权力者②的野心和他们的傲慢,认定有必要在他们的嘴上套上制动机来约束他们;另一方面,因为君主知道人民由于惧怕贵族从而怨恨贵族,君主便设法使他们感到安全,但是,他又不想把这种事情作为君主特别照料的事情,于是,为着避免自己由于袒护人民而受到贵族非难,同时为了避免由于袒护贵族而受到人民的物议,国王就设立作为第三者的裁判机关③,这个裁判机关可以弹劾贵族,维护平民,而用不着国王担负责任。对于国王和王国说来,世界上再没有比这个制度更好、更审慎,再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安全的了。由此,我们又可以获得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结论:君主务必把担带责任的事情委诸他人办理,而把布惠施恩的事情自己掌管。我们还可以得出结论说:君主因此必须看重贵族,但是不应该因此使自己为人民所恨。 -①“议会”(“parlamento”即法语的“parlement”)这个机构在法国大革命前的职能与现代“议会”不同,它在路易九世的1254年, -以“法国议会”或者“巴黎议会”之名,开始作为中央的皇家法院建立起来; -其后菲利普四世于1302年召开第一次“三级会议”,使这个机构进一步确立。 +>①“议会”(“parlamento”即法语的“parlement”)这个机构在法国大革命前的职能与现代“议会”不同,它在路易九世的1254年,以“法国议会”或者“巴黎议会”之名,开始作为中央的皇家法院建立起来;其后菲利普四世于1302年召开第一次“三级会议”,使这个机构进一步确立。 -②权力者(potenti),此处实指贵族。 +>②权力者(potenti),此处实指贵族。 -③第三者的裁判机关(unoiudiceterzo)指上述“议会”。 +>③第三者的裁判机关(unoiudiceterzo)指上述“议会”。 有些人研究了罗马皇帝的生平与死亡,也许会觉得,实例同我的见解相反,因为他们察觉在罗马皇帝当中有些人立身行事一向卓尔不凡,而且表现出精神伟大的品质,然而,这些皇帝都丧失了自己的帝国,并且被那些谋反的臣民杀害了。 @@ -53,26 +51,25 @@ 我觉得,列举那些继承罗马帝国帝位的皇帝们,上起哲学家马尔科①下至马西米诺②为例就足够了。这些皇帝包括马尔科、他的儿子科姆莫多③、佩尔蒂纳切④、尤利亚诺⑤、塞韦罗⑥、其子安托尼诺·卡拉卡拉⑦、马克里诺⑧、埃利奥加巴洛⑨、亚历山大[10]和马西米诺。 -①马尔科·奥雷利奥(MarcoAurelio,121—180),罗马皇帝(160—180),以斯多噶派哲学家出名,著有《沉思录》。 +>①马尔科·奥雷利奥(MarcoAurelio,121—180),罗马皇帝(160—180),以斯多噶派哲学家出名,著有《沉思录》。 -②朱利奥·韦罗·马西米诺(GiulioVeroMassimino,173—238),罗马皇帝(235—238),被自己的军队杀害。 +>②朱利奥·韦罗·马西米诺(GiulioVeroMassimino,173—238),罗马皇帝(235—238),被自己的军队杀害。 -③科姆莫多(CommodoMarcoAurelio,169—192),罗马皇帝(180—192)。 +>③科姆莫多(CommodoMarcoAurelio,169—192),罗马皇帝(180—192)。 -④普布利奥·埃尔维奥·佩尔蒂纳切(PublioElvioPertinace),罗马皇帝(193年),在位仅八十七日被叛军杀害。 +>④普布利奥·埃尔维奥·佩尔蒂纳切(PublioElvioPertinace),罗马皇帝(193年),在位仅八十七日被叛军杀害。 -⑤马尔科·迪迪奥·尤利亚诺(MarcoDidioIuliano),193年佩尔蒂纳切被杀后立为罗马皇帝,在位六十六日被元老院所杀。 +>⑤马尔科·迪迪奥·尤利亚诺(MarcoDidioIuliano),193年佩尔蒂纳切被杀后立为罗马皇帝,在位六十六日被元老院所杀。 -⑥塞蒂米奥·塞韦罗(L.SettimioSevero,146—211),罗马皇帝(193—211)。 +>⑥塞蒂米奥·塞韦罗(L.SettimioSevero,146—211),罗马皇帝(193—211)。 -⑦安托尼诺·卡拉卡拉(AntoninoCaracalla,188—217),罗马皇帝(211—217)。 +>⑦安托尼诺·卡拉卡拉(AntoninoCaracalla,188—217),罗马皇帝(211—217)。 -⑧马尔科·奥佩利奥·马克里诺(MarcoOpelioMacrino,164—218),217年谋杀卡拉卡拉成功后,为罗马皇帝,218年被杀死。 +>⑧马尔科·奥佩利奥·马克里诺(MarcoOpelioMacrino,164—218),217年谋杀卡拉卡拉成功后,为罗马皇帝,218年被杀死。 -⑨埃利奥加巴洛(Eliogabalo)即瓦里奥·阿维托·巴西亚诺(VarioAvitoBassiano,204—222), -以卑劣的怪癖出名,马克里诺被杀后,为罗马皇帝(218—222),222年,时十八岁,被杀死。 +>⑨埃利奥加巴洛(Eliogabalo)即瓦里奥·阿维托·巴西亚诺(VarioAvitoBassiano,204—222),以卑劣的怪癖出名,马克里诺被杀后,为罗马皇帝(218—222),222年,时十八岁,被杀死。 -[10]亚历山大·塞韦罗(AlessandroSeviero,208—235),罗马皇帝(222—235),在一次军事暴动中被杀害。 +>[10]亚历山大·塞韦罗(AlessandroSeviero,208—235),罗马皇帝(222—235),在一次军事暴动中被杀害。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在别的国家里,君主只需要同贵族的野心、同人民的傲慢不逊进行斗争就行了,可是罗马的皇帝们却有第三种困难:必须容忍他们的军队的残暴与贪婪,而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它曾经是很多皇帝灭亡的原因,因为要同时满足军队和人民这两方面是困难的。这是因为人民酷爱和平,所以总是喜爱温和谦逊的君主;而另一方面,军队却喜欢具有尚武精神的、残暴贪婪的君主。 @@ -94,9 +91,9 @@ 塞韦罗想要成为整个帝国的主宰,在这之后,他还有两项困难。其一在亚洲,亚洲军队的统帅尼格罗②已在那里自己称帝;其二在西方,有个阿尔皮诺③在那里,正在执政,也觊觎帝国。 -①斯基亚沃尼亚(Stiavonia),地在今日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附近。 +>①斯基亚沃尼亚(Stiavonia),地在今日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附近。 -②尼格罗(PascennioNigro),194年称帝,195年被士兵所杀。③阿尔皮诺(DecioClodioSettimioAlbino),193年称帝,197年被杀。 +>②尼格罗(PascennioNigro),194年称帝,195年被士兵所杀。③阿尔皮诺(DecioClodioSettimioAlbino),193年称帝,197年被杀。 塞韦罗认为,如果暴露自己,同时与两者为敌是危险的,于是决心袭击尼格罗,而对阿尔皮诺则进行欺骗。他给阿尔皮诺写信说,他被元老院选为皇帝,愿意同阿尔皮诺共同享受这个尊荣,所以赠送后者以恺撒的称号,并且由元老院决定,加封后者作为他的同袍。对于这些事情,阿尔皮诺竟信以为真。可是,在塞韦罗打败并杀死了尼格罗,并且解决了东方事件之后,他回到罗马,就向元老院申诉说,阿尔皮诺忘记了从他那里获得的恩惠,正在使用阴谋诡计企图杀害他,因此,他必须对阿尔皮诺的忘恩负义加以惩罚。其后,塞韦罗在法国找到了阿尔皮诺,于是把阿尔皮诺的政权和生命一并剥夺了。 @@ -116,10 +113,10 @@ 至于埃利奥加巴洛、马克里诺、尤里亚诺等人,我就不打算议论了,因为他们都是十足可鄙的,所以很快就给消灭了。但是我想就上面的论述总结一下。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君主们要使自己政府的军队特别满意,其困难比往时减少了,因为尽管他们必须对那些军队给以某些照顾,可是如有任何困难很快就获得解决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位君主都没有一支军队象罗马帝国的军队那样,同政府和地方行政当局一道根深蒂固。如果说,在罗马帝国时代,满足军人比满足人民更有必要,那末现在所有的君主,除了土耳其皇帝和苏丹①之外,满足人民倒是比满足军人更有必要,因为现在人民比军人更有力量了。 -①指君士坦丁堡的苏丹和埃及的苏丹。1517年埃及王国合并于土耳其。 +>①指君士坦丁堡的苏丹和埃及的苏丹。1517年埃及王国合并于土耳其。 我所以把土耳其皇帝除外,这是因为他身边经常拥有一万二千名步兵和一万五千名骑兵,土耳其王国的安全和力量就是依靠他们。因此君主必须同他们保持友好关系,而把其他一切事情放在后头。苏丹统治的王国①也是同样的。这个王国完全在军人的手中。因此,苏丹也不管人民怎样,必须同军人保持友好关系。但是必须注意:苏丹国家同其他一切君主国都不相似。它类似天主教的教皇制,既不能称作世袭君主国,亦不能称作新的君主国;因为以前的君主的子孙并不是作为他的继承人,依继承权统治的,王位继承人是由享有特权的人们选举出来的人。这是一个古老的惯例,因为这个君主国并没有新建立的君主国所遭遇的任何一种困难,所以不能被称为新的君主国。虽然君主是新的,可是这个国家的秩序却是旧的,而且它安排迎接当选的君主,仿佛他就是世袭君主似的。 -①此处所称苏丹统治的王国指埃及王国。它完全在著名的骑兵队(mammalu—cehi)控制之下。 +>①此处所称苏丹统治的王国指埃及王国。它完全在著名的骑兵队(mammalu—cehi)控制之下。 现在回到我们的本题吧。我想,任何人只要考虑以上论述就会了解到:上述的皇帝们灭亡的原因或者是仇恨,或者是轻蔑;并且还会认识到:在那些皇帝当中若干人是这样子行动,若干人的行动则与之相反,但是在每一类行动中,只有一个人获得幸福的结果,而其余的人则不幸以终。因为对于同是新君主的佩尔蒂纳切和亚历山大说来,想要模仿那个根据继承权世袭王位的马尔科,不但徒劳无益而且是要吃亏的。同样地,对于卡拉卡拉、科姆莫多、马西米诺说来,想要模仿塞韦罗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使自己能够追踪塞韦罗。 diff --git "a/20 \350\256\272\346\234\211\347\233\212\344\270\216\346\227\240\347\233\212.md" "b/20 \350\256\272\346\234\211\347\233\212\344\270\216\346\227\240\347\233\212.md" index a7c14a1..835c250 100644 --- "a/20 \350\256\272\346\234\211\347\233\212\344\270\216\346\227\240\347\233\212.md" +++ "b/20 \350\256\272\346\234\211\347\233\212\344\270\216\346\227\240\347\233\212.md" @@ -12,37 +12,30 @@ 我们的祖先和那些被认为明智的人们常说,保有皮斯托亚必须利用党派之争,而保有皮萨却必须用城堡②。他们抱着这个想法,在他们所属的某些城市煽起纷争,以便易于保有它们。意大利过去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均衡状态,在那种日子里,这当然是作得对的。但是我不相信这可以作为今日的一条箴规,因为我不相信这种分裂会有什么好处;恰恰相反,当敌人迫近的时候,那些内部分裂的城市就会立即丧失了,因为较弱的一派总是投靠外国的军队,而其余的部分就站不住脚了。 -①见第2章。 +>①见第2章。 -②皮斯托亚这个城市十多年分成两派即潘恰蒂奇派和坎切列里派, -由于两派纷争频繁,导致流血、焚烧房屋、掠夺财产以及各种敌对行动 -其后佛罗伦萨人把两派的一些头头除掉或监禁,皮斯托亚才安定下来。因此马基雅维里认为,这两种政策都是没有用的。 -参看《李维史论》第3卷第27章。 +>②皮斯托亚这个城市十多年分成两派即潘恰蒂奇派和坎切列里派,由于两派纷争频繁,导致流血、焚烧房屋、掠夺财产以及各种敌对行动其后佛罗伦萨人把两派的一些头头除掉或监禁,皮斯托亚才安定下来。因此马基雅维里认为,这两种政策都是没有用的。参看《李维史论》第3卷第27章。 我认为,威尼斯人基于前述的理由,在他们那些附庸城市中培植格尔夫和吉伯林两派①;虽然不让这些派别达到流血的地步,可是威尼斯人却在他们当中制造分歧,使那些市民们纠缠在自己的纠纷中,而不会团结一致反对威尼斯人。然而正如我们已经看见的,这样做后来的结果并不是对他们有利的,因为当威尼斯人在维拉战败之后,这些城市的属民当中的一部分人立即鼓起勇气,从威尼斯人手中夺取了整个国家。所以,这样一种方法表明君主的力量是薄弱的,因为在一个强有力的君主国里,绝不允许这样的分裂,这只是在和平时期有用,借此可以比较容易地驾驭属民;但是当战争到来的时候,这样的政策就表明是谬误的。 -①格尔夫(Guelfe)和吉伯林(Ghibelline),这是第十二至第十五世纪意大利两大对立的政治派别。 -格尔夫党一般支持教会,此派以佛罗伦萨、波洛尼亚和米兰为代表; -吉伯林派与前者对立,在意大利北部(包括皮萨、韦罗纳等地),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最后,其斗争沦落成为单纯的宗派性的斗争。 +>①格尔夫(Guelfe)和吉伯林(Ghibelline),这是第十二至第十五世纪意大利两大对立的政治派别。格尔夫党一般支持教会,此派以佛罗伦萨、波洛尼亚和米兰为代表;吉伯林派与前者对立,在意大利北部(包括皮萨、韦罗纳等地),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最后,其斗争沦落成为单纯的宗派性的斗争。 毫无疑问,当君主克服种种困难和对他的反抗时,他就变成伟大人物。特别是当幸运之神要使一位新君主成为伟大人物的时候,他比一位世袭君主更加需要获得盛名,幸运之神就给他树立敌人,并且使他们从事反对他的战争,以便使他可以有理由战胜他们,并且凭借他的敌人给他的梯子步步高升。因此许多人认为,一个英明的君主一有机会,就应该诡谲地树立某些仇敌,以便把它制服,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伟大。 君主们,特别是新君主们,现在已经发现在他们国家肇始的时候,他们认为可疑的人们比在开始时他们信赖的人们更加忠诚,更加有用。潘多尔福·佩特鲁奇这位西耶纳的君主①治国,使用他过去怀疑的人比使用别的人来得多。但是这种事情我们不能够概而言之,因为这件事情按照具体情况而异。我要说的只是,那些在一个国家肇始的时候是敌对的人们,如果他们是需要获得君主的支持以保持其地位的人们,新君主往往很容易赢得他们;而且由于他们明白自己必须用行动来消除君主原先形成的对他们的坏印象,他们更加不得不竭志尽忠侍奉君主。因此,君主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利益,常常比从另一些人那里得来的多,因为后一种人抱着过分的安全感侍奉君主,从而对君主的事情掉以轻心。 -①潘多尔福·佩特鲁奇(PandolfoPetrucci)杀其继父,于1502年成为西耶纳的统治者,1503年被驱逐, +>①潘多尔福·佩特鲁奇(PandolfoPetrucci)杀其继父,于1502年成为西耶纳的统治者,1503年被驱逐, 其后由于法国国王的支持再度执政。 再说,由于这个问题的要求,对于那些依靠本地人的赞助而赢得新国家的君主,我不能不提醒他要很好地考虑是什么原因促使那些赞助他的人这样做的;如果这不是由于对君主的自然的情感,而只是由于他们对前政府不满意,那么新君主要很辛苦而且十分困难才能使他们继续成为自己的朋友,因为要满足他们是不可能的。如果借鉴古代和近代的事例,仔细考虑这件事的原因,他就可以看出,要赢得那些对前政府感到满足因此成为自己的敌人的人们作为朋友,比那些由于对前政府不满因此成为自己的朋友并赞助自己去征服它的人们是远为容易的! 为了更稳固地保有国家,君主们建筑堡垒,作为对付那些企图反对自己的人们的缰绳和马勒,并且作为对付突然失宠的安全避难所,这已经成为习惯了。我赞赏这个方法,因为是自古以来就通用的。然而在我们时代里,已经看到梅塞尔·尼科洛·维泰利破坏了卡斯特洛市的两个堡垒以便保住那个国家①。乌尔比诺公爵圭多·乌巴尔多②回到他过去被切萨雷·博尔贾逐出的领地,他把该城的所有堡垒夷为平地;他认为如果没有这些堡垒,他再度丧失他的国家就更加困难了。而且,本蒂沃利奥回到波洛尼亚的时候③也采取了同样的作法。 -①梅塞尔·尼科洛·维泰利(MesserNicclòVitelli),保罗和维泰洛佐的父亲,雇佣军队长, -由于教皇西斯托四世死亡,1482年收复了卡斯特洛市(CittàdiCastello),任该市的统治者。死于1486年。 +>①梅塞尔·尼科洛·维泰利(MesserNicclòVitelli),保罗和维泰洛佐的父亲,雇佣军队长,由于教皇西斯托四世死亡,1482年收复了卡斯特洛市(CittàdiCastello),任该市的统治者。死于1486年。 -②圭多·乌巴尔多(Guido.Ubaldo,1472—1508),乌尔比诺公爵(ducadiUrbino),1502年收复了乌尔比诺。1508年死亡。 +>②圭多·乌巴尔多(Guido.Ubaldo,1472—1508),乌尔比诺公爵(ducadiUrbino),1502年收复了乌尔比诺。1508年死亡。 -③本蒂沃利奥(Bentivoglio)于1506年被尤利奥二世所驱逐,于1511年重新恢复了统治权。 +>③本蒂沃利奥(Bentivoglio)于1506年被尤利奥二世所驱逐,于1511年重新恢复了统治权。 因此,堡垒是否有益,要根据情势,在一种情况下对你是有利的,那末在另一种情况下则对你只是有害的。 @@ -50,6 +43,4 @@ 考虑了所有这一切事情,我称赞建筑堡垒的君主,也称赞不建筑城堡的君主;我非难那种依赖堡垒而认为来自人民的仇恨无足轻重的君主。 -①富尔利伯爵夫人(contessadiFurli,即CaterinaSforza), -当她的丈夫富尔利伯爵季罗拉莫(GirolamoRiario)在1488年被暗杀后,取得在富尔利的权力, -直到1500年该城被切萨雷·博尔贾占领时为止。 +>①富尔利伯爵夫人(contessadiFurli,即CaterinaSforza),当她的丈夫富尔利伯爵季罗拉莫(GirolamoRiario)在1488年被暗杀后,取得在富尔利的权力,直到1500年该城被切萨雷·博尔贾占领时为止。 diff --git "a/21 \344\270\272\344\272\272.md" "b/21 \344\270\272\344\272\272.md" index 9e30520..d7bdf46 100644 --- "a/21 \344\270\272\344\272\272.md" +++ "b/21 \344\270\272\344\272\272.md" @@ -7,36 +7,24 @@ 再说,一位君主,如果类似关于米兰的贝尔纳博③的传说那样作,当遇到任何人在社会生活中作出不寻常的事情——无论是好事或者坏事,他就抓紧机会在内政管理方面作出罕见的范例,选择人们必定大谈特谈的关于给以奖励或惩罚的方法。这对于君主是大有帮助的。而最重要的是,一位君主必须依靠他的行动去赢得伟大人物与才智非凡的声誉。 -①原题拉丁文:“Ouodprincipemdeceatutegregiushabeatur”.Casella等几个意文本均译作“……为了受人尊敬……” -(“…perchòsiastimato…”),但有的意文本译作“……要赢得声誉……”(“peracquistarsireputazione”)。 +>①原题拉丁文:“Ouodprincipemdeceatutegregiushabeatur”.Casella等几个意文本均译作“……为了受人尊敬……”(“…perchòsiastimato…”),但有的意文本译作“……要赢得誉……”(“peracquistarsireputazione”)。 -②费尔迪南多〔二世〕(FerdinandodiAragona,1452—1516),西班牙王国的创建者。 -原为阿拉冈的国王,后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萨贝拉(IsabelladiCastiglia)结婚,又成为卡斯蒂利亚的统治者。 -在意大利,他占有半岛的南部全部和西西里岛。经过十年战争,格拉纳达于1492年被费尔迪南多征服,于是全部统一西班牙。 +>②费尔迪南多〔二世〕(FerdinandodiAragona,1452—1516),西班牙王国的创建者。原为阿拉冈的国王,后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萨贝拉(IsabelladiCastiglia)结婚,又成为卡斯蒂利亚的统治者。在意大利,他占有半岛的南部全部和西西里岛。经过十年战争,格拉纳达于1492年被费尔迪南多征服,于是全部统一西班牙。 -①对穆斯林和改信基督教的西班牙的希伯来人,称为马拉尼人(Marrani),这是带有侮辱性的外号。 +>①对穆斯林和改信基督教的西班牙的希伯来人,称为马拉尼人(Marrani),这是带有侮辱性的外号。 他们在1501—1502年被驱逐出西班牙,以后并多次被赶逐,对西班牙王国的繁荣造成严重的损害。 -②在对北非的远征中,1509年费尔迪南多曾占领其沿岸;如前所述,他为了同法国路易十二瓜分那波利王国而入侵意大利。 -后又重新转向非洲以取得伦巴底(1501—1504;1511—1512)。 +>②在对北非的远征中,1509年费尔迪南多曾占领其沿岸;如前所述,他为了同法国路易十二瓜分那波利王国而入侵意大利。后又重新转向非洲以取得伦巴底(1501—1504;1511—1512)。 -③贝尔纳博(messerBernabòViscounti,1354—1385),米兰公爵。 -此人以残暴和行为怪异出名,他在政治上的能力和敏锐性也是突出的。据故事家讲,贝尔纳博奇行甚多。 -例如,公爵曾遇见乡人掘墓;问之,据告,因旅行者已死,无遗产,教父及教堂掘墓人以不获报酬拒不处理遗体。 -公爵即传讯,二人声称:“本人应取得所值。”公爵即说:“谁人能付汝所值?死者无钱何能付汝所值?” -二人答道:“不论何人付给,吾人应得所值?”于是公爵说:“我付给你们,你们所值即死亡。 -该死者在何处,即取来,埋于墓中;捕教父投诸墓内。掘墓人何在?投诸墓中,掩埋之。” -于是公爵使教父及掘墓人与死者同葬后,扬长而去。 +>③贝尔纳博(messerBernabòViscounti,1354—1385),米兰公爵。此人以残暴和行为怪异出名,他在政治上的能力和敏锐性也是突出的。据故事家讲,贝尔纳博奇行甚多。例如,公爵曾遇见乡人掘墓;问之,据告,因旅行者已死,无遗产,教父及教堂掘墓人以不获报酬拒不处理遗体。公爵即传讯,二人声称:“本人应取得所值。”公爵即说:“谁人能付汝所值?死者无钱何能付汝所值?”二人答道:“不论何人付给,吾人应得所值?”于是公爵说:“我付给你们,你们所值即死亡。该死者在何处,即取来,埋于墓中;捕教父投诸墓内。掘墓人何在?投诸墓中,掩埋之。”于是公爵使教父及掘墓人与死者同葬后,扬长而去。 当一位君主是一个人的真正朋友或者是一个人的真正敌人时,就是说,如果他公开表示自己毫无保留地赞助某方而反对另一方的话,这位君主也会受到尊重。他采取这种方法总是比保持中立更有用处。因为如果你的两个强大的邻国相打起来的话,情况必定是这样:它们当中一国战胜的时候,你必须害怕这个战胜国,或者你不用害怕它。在这两种情况之中,无论将来出现哪一种情况,你公开表态并且勇猛地参战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如果在前一种情况之下,你不公开表态,你将来总要成为胜利者的战利品,而使那个战败者因而感到高兴和满意,而且你还提不出任何理由和任何事情为你辩护,或者使人庇护你,因为胜利者不需要在处于逆境时不援助自己的可疑的朋友;那个失败者也不会庇护你,因为你过去不愿拿起武器同他共命运。 - 安蒂奥科应埃托利亚的召唤,为了驱逐罗马人进入希腊①,他派遣使节们到罗马人的朋友——阿凯亚人那里,鼓励他们保持中立。而另一方面,罗马人却劝说阿凯亚人为他们拿起武器。这件事情就提到阿凯亚的会议上进行审议,安蒂奥科的使者在那里劝说他们保持中立;对此罗马的使者回答说:“这些人所说的要你们不介入战争,这同你们的利益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没有友谊,没有尊重,你们将成为胜利者的战利品。”② +安蒂奥科应埃托利亚的召唤,为了驱逐罗马人进入希腊①,他派遣使节们到罗马人的朋友——阿凯亚人那里,鼓励他们保持中立。而另一方面,罗马人却劝说阿凯亚人为他们拿起武器。这件事情就提到阿凯亚的会议上进行审议,安蒂奥科的使者在那里劝说他们保持中立;对此罗马的使者回答说:“这些人所说的要你们不介入战争,这同你们的利益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没有友谊,没有尊重,你们将成为胜利者的战利品。”② -①事在公元前192年,参看第3章。 +>①事在公元前192年,参看第3章。 -②此处见李维著《罗马史》第35卷第48节。 -原文拉丁文:“Quodautemistidicuntnoninterponendivòsbello,nihilmagisalienuinrebusvestrisest; -sinegratia,sinedigmtate,premiumvictoriseritis”(原著与马基雅维里引语略有出入)。 +>②此处见李维著《罗马史》第35卷第48节。原文拉丁文:“Quodautemistidicuntnoninterponendivòsbello,nihilmagisalienuinrebusvestrisest;sinegratia,sinedigmtate,premiumvictoriseritis”(原著与马基雅维里引语略有出入)。 事情总是这样:他如果不是你的朋友,就要求你采取中立;而他如果是你的朋友,则要求你拿起武器公开表态。但是优柔寡断的君主,为了避免当前的危难,常常采取中立的道路,而且常常因此被人灭了。但是,当君主明确地表态赞助一方时,如果和你联合的一方获胜的话,虽然胜利者是强有力的,你要听他支配,但是他对你仍然负有一种义务,他已经同你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而且人们也绝不会这样地不要脸,作为忘恩负义的例子压迫你。再说,胜利从来不会那样彻底以致胜利者不需要有某些考虑,特别是对于正义的考虑。即使你支持的一方失败了,你仍然会受到他的忆念,在他有能力的时候,他会帮助你,你变成可能东山再起的命运的伴侣。 diff --git "a/22 \350\256\272\350\207\243.md" "b/22 \350\256\272\350\207\243.md" index 8e3fd83..619eaab 100644 --- "a/22 \350\256\272\350\207\243.md" +++ "b/22 \350\256\272\350\207\243.md" @@ -6,6 +6,6 @@ 凡是知道安托尼奥·达·韦纳弗罗①是锡耶纳君主潘多尔福·佩特鲁奇的大臣的人,无不认定潘多尔福是一位最卓越的人,因为他把此人作为自己的大臣。因为人的头脑有三类:一类是靠自己就能够理解,另一类是它能够辨别别人所说明的事情,第三类是既不能自己理解,也不能理解别人的说明。第一类是最优秀的,第二类也是优秀的,第三类则是无用的。因此,这样说必然是合适的:如果潘多尔福不属于第一类,他就属于第二类,因为任何人尽管自己缺乏创见,但是如果对于他人的言行是好是坏具有鉴别力,他就能够识别他的大臣的作为的善恶;他激励后者,矫正前者;大臣就不敢指望蒙骗他,而保持良善。 -①安托尼奥·达·韦纳弗罗(MesserAntoniodaVenafro)最优秀的法学家,是潘多尔福·佩特鲁奇的干练而可靠的大臣。 +>①安托尼奥·达·韦纳弗罗(MesserAntoniodaVenafro)最优秀的法学家,是潘多尔福·佩特鲁奇的干练而可靠的大臣。 但是一位君主怎样能够识别一位大臣,这里有一条历试不爽的方法:如果你察觉该大臣想着自己甚于想及你,并且在他的一切行动中追求他自己的利益,那末这样一个人就绝不是一个好的大臣,你绝不能信赖他;因为国家操在他的手中,他就不应该想着他自己,而应该只想着君主,并且决不想及同君主无关的事情。另一方面,为了使大臣保持忠贞不渝,君主必须常常想着大臣,尊敬他,使他富贵,使他感恩戴德,让他分享荣誉,分担职责;使得他知道如果没有自己,他就站不住,而且他已有许多荣誉使他更无所求,他已有许多财富使他不想更有所得,而且他已负重任使他害怕更迭。因此,当大臣们以及君主和大臣们的关系是处于这样一种情况的时候,他们彼此之间就能够诚信相孚;如果不如此,其结果对此对彼都总是有损的。 diff --git "a/23 \350\260\204\345\252\232\350\200\205.md" "b/23 \350\260\204\345\252\232\350\200\205.md" index 8e54263..e8a4db2 100644 --- "a/23 \350\260\204\345\252\232\350\200\205.md" +++ "b/23 \350\260\204\345\252\232\350\200\205.md" @@ -8,9 +8,9 @@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引述当代的一个例子。当今的皇帝马西米利阿诺①的宠臣卢卡神父②谈及皇帝陛下时说。皇帝从不谘询任何人的意见,而且又从来未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这是由于他采取了同上述的相反的方法。因为这位皇帝是一位好守秘密的人,他既不把自己的计划通知任何人,亦不听取关于这些计划的任何意见。但是当他把这些计划付诸实施的时候,它们就开始为人们知悉和发现,并开始受到他周围的人们反对。于是他很轻易地就改弦易辙。结果,他今日所做的事情,到了第二天就推翻了;谁也不理解他想的是什么或者打算做什么事情,并且不能够信赖他的决定。 -①马西米利阿诺(Maximiliano,1459—1519),1486年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从未加冕。 +>①马西米利阿诺(Maximiliano,1459—1519),1486年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从未加冕。 -②卢卡神父(PreteLucaRinaldi)是马西米利阿诺的大使,1507年马基雅维里出使时直接认识。 +>②卢卡神父(PreteLucaRinaldi)是马西米利阿诺的大使,1507年马基雅维里出使时直接认识。 因此,一位君主应该常常征求意见,但是应该在他自己愿意的时候,而不是在他人愿意的时候;另一方面,对于他不征询意见的任何事情,他应该使每一个人都没有提意见的勇气。但是,他必须是一位经常不断的征询意见者,而且关于他征询意见的一切事情,他必须是一位耐心倾听真话的聆听者。如果他了解到任何人不论出于任何原因,不把真话告诉他,他应该赫然震怒。因为许多人认为任何赢得英明之誉的君主,其所以致此,不是由于他的本质,而是由于他身边有一些好的顾问,毫无疑问,那是误解了。因为这里有一条从来颠扑不破的一般法则:一位君主如果不是本人明智的话,他就不可能很好地获得忠告;除非碰运气,他把自己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完全由后者支配,而此人恰好是一个极为英明的人。在这种场合,君主可能过得很好,然而日子长不了,因为那个支配者在短促的时间内会把他的国家篡夺过来。但是,当所谘询的人不只一个人的时候,君主如果不明智就绝不能够获得统一的忠言,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把它们统一起来;那些顾问每个人都想着他自己的利益,而君主却不能矫正或者洞察他们。情况不可能是两样的,因为除非某种需要驱使人们必须对你忠诚外,他们总是变成邪恶的。 diff --git "a/24 \346\204\217\345\244\247\345\210\251\347\232\204\345\220\233\344\270\273\344\273\254\344\270\272\344\273\200\344\271\210\344\270\247\345\244\261\344\272\206\344\273\226\344\273\254\347\232\204\345\233\275\345\256\266.md" "b/24 \346\204\217\345\244\247\345\210\251\347\232\204\345\220\233\344\270\273\344\273\254\344\270\272\344\273\200\344\271\210\344\270\247\345\244\261\344\272\206\344\273\226\344\273\254\347\232\204\345\233\275\345\256\266.md" index 4be85ab..822bf4d 100644 --- "a/24 \346\204\217\345\244\247\345\210\251\347\232\204\345\220\233\344\270\273\344\273\254\344\270\272\344\273\200\344\271\210\344\270\247\345\244\261\344\272\206\344\273\226\344\273\254\347\232\204\345\233\275\345\256\266.md" +++ "b/24 \346\204\217\345\244\247\345\210\251\347\232\204\345\220\233\344\270\273\344\273\254\344\270\272\344\273\200\344\271\210\344\270\247\345\244\261\344\272\206\344\273\226\344\273\254\347\232\204\345\233\275\345\256\266.md" @@ -4,13 +4,12 @@ 如果我们考虑一下我们这个时代在意大利丧失了他们的国家的那些统治者,象那波利国王、米兰公爵①以及其他的人们,我们在他们身上首先发现,由于上面已经详述的原因①,他们的军队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其次,我们看到,他们当中有些人或者是被人民敌视,或者是,尽管人民对他们友善,他们却不知道怎样使自己免于贵族为患。君主们如果没有这些缺点,只要他们有足够的力量能够保持一支作战的军队,他们就不会丧失他们的国家。 -①那波利国王是指阿拉冈的费尔迪南多(见第1章)。米兰公爵是指鲁多维科·莫罗(见第3章)。 +>①那波利国王是指阿拉冈的费尔迪南多(见第1章)。米兰公爵是指鲁多维科·莫罗(见第3章)。 -①见第12、13、14章。 +>①见第12、13、14章。 马其顿的菲利普②,不是亚历山大的父亲,而是被蒂托·昆托(TitoQuinto)所战败的那一个人,如果同攻击他的罗马人和希腊人的强大相比,并不曾拥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他是一个勇武的人,他知道怎样结好于人民,怎样防止贵族为患。因此他对他们的战争维持了多年,尽管最后他失去了某些城市的统治权,但是他仍然保有他的王国。 -②马其顿的菲利普(FilippoMacedone),是指菲利普五世。 -他在公元前三世纪初和二世纪末曾两次同罗马人作战多年,终于在公元前197年被战败。 +>②马其顿的菲利普(FilippoMacedone),是指菲利普五世。他在公元前三世纪初和二世纪末曾两次同罗马人作战多年,终于在公元前197年被战败。 因此我们的这些君主们,如果曾经享有王国多年而后来丧失了国家的话,他们不应咒骂命运而应该咒骂自己庸碌无能。在气候好的时候从不考虑可能出现的变化(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不想到暴风雨,这是人们的共同的短处),到了有朝一日恶劣的气候来临的时候,他们就只想到逃跑而不是考虑自己怎样进行防卫。他们希望人民在惨遭征服者凌辱之余,召唤他们回来。如果再没有别的法子,这个主意也是好的。但是寄希望于此而忽视其他补救之道,这就糟透了,因为,任何人决不应该因为相信有人日后会使他复位,而自甘倒台。再说,那种情况或者是不会出现,或者是即使出现,它并不给你带来安全,因为这是一种懦夫的防卫之道,而不是依靠你自己。而只有依靠你自己和你自己的能力来保卫,才是可靠的、有把握的和持久的。 diff --git "a/25 \345\221\275\350\277\220.md" "b/25 \345\221\275\350\277\220.md" index 8ec5e31..4a8792c 100644 --- "a/25 \345\221\275\350\277\220.md" +++ "b/25 \345\221\275\350\277\220.md" @@ -10,14 +10,14 @@ 但是,我想还专门谈谈特殊方面。我要指出,我们看见某个君主今日幸福不过,明日却垮台,而没有看见他在性质上或者其他特性上有什么改变。我认为,其所以如此,首先是由于我在上面已经长篇地讨论过的那些原因①,这就是说,任何一位君主如果他完全依靠命运的话,当命运变化的时候他就垮台。我还认为,一位君主如果他的作法符合时代的特性,他就会得心应手;同样地,如果他的行径同时代不协调,他就不顺利。因为,人们在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的,即荣耀与财富而从事的事业上,有不同的方法:有的谨慎小心,有的急躁鲁莽,有的依靠暴力,有的依靠技巧,有的依靠忍耐,有的与此相反;而每一个人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各自的目的。人们还可以看到两个都是谨慎小心的人,其一实现了他的目的,而另一个则否;同样地,两个具有不同脾气的人,其一谨慎,另一个急躁,都一样成功了。其原因不外乎是他们的作法是否符合时代的特性。由于我已经讲到的原因,结果,两个人虽然行动不同,却取得同样的效果:而另外两个人行动相同,一个达到目的,而另一个却失败了。 -①例如第7章、第24章。 +>①例如第7章、第24章。 盛衰的变化亦由于这个原因:如果一个人采取谨慎、耐心的方式行动,时间与事态的发展情况说明他的行动是合适的,那末他就获得成功;但是如果时间与事态变了,他就失败了,因为他没有改变他的作法。没有一个人如此谨慎小心地使自己能够适应这种情况,这是因为他不能够离开天性驱使他走的路子,还因为他走一条路子亨通已久,他就不能说服自己离开这条路子。因此一个谨慎的人,到了需要采取迅猛行动的时候,他不知所措,结果他就毁灭了。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随着时间和事态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性格,那末命运是决不会改变的。 教皇朱里奥二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迅猛;他觉察时代和事态同他的作法是那么协调,所以他总是获得成功。请看看在焦万尼·本蒂沃利奥还活着的时候,教皇对波伦尼亚进行的第一次出征。当时威尼斯人是不赞成这件事的,西班牙国王也不赞同,朱里奥就同法国商议这项计划。然而,由于他的刚强和迅猛的禀性,他亲自发动远征。这一行动弄得西班牙和威尼斯人举棋不定,呆若木鸡,后者是由于恐惧,而前者则是由于想要重新取得整个那波利王国的愿望。而另一方面,教皇把法国国王拉过来跟着自己。法国国王眼看朱里奥已经行动起来,并且盼望教皇成为自己的朋友,以便使威尼斯人俯首贴耳,也就自己认定:除非公开得罪教皇,否则不可能不给他提供军队。于是朱里奥以迅猛的行动完成了一项事业,这是任何其他一个教皇以人间最高的深谋远虑都不能成功地做出的。假使他象其他任何一个教皇那样行事,要等待各项条件都确定下来,一切事情都安排好,才能够离开罗马,他就绝不会成功了,因为法国国王会有一千条推托之词,而其他的人①对他会产生无限忧虑。关于他的其他行事就从略了,它们全部是属于这一类的,而且全都是很成功的。他的生命短促使他没有相反的经历;因为如果时光流转到了他必须谨慎行事的时候,他就会毁灭了;因为他永不会抛弃他的天性使他偏爱的那些方法。 -①指威尼斯人。 +>①指威尼斯人。 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是:当命运正在变化之中而人们仍然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方法时,如果人们同命运密切地调协,他们就成功了;而如果不协调,他们就不成功。我确实认为是这样:迅猛胜于小心谨慎,因为命运之神是一个女子,你想要压倒她,就必须打她,冲击她。人们可以看到,她宁愿让那样行动的人们去征服她,胜过那些冷冰冰地进行工作的人们。因此,正如女子一样,命运常常是青年人的朋友,因为他们在小心谨慎方面较差②,但是比较凶猛,而且能够更加大胆地制服她。 -②此处译文根据M.Casella和M.Bonfantini等校订本;但G.Mazzoni校订本作“(他们)不是小心谨慎”,与此不同。 +>②此处译文根据M.Casella和M.Bonfantini等校订本;但G.Mazzoni校订本作“(他们)不是小心谨慎”,与此不同。 diff --git "a/26 \350\247\243\346\224\276\346\204\217\345\244\247\345\210\251.md" "b/26 \350\247\243\346\224\276\346\204\217\345\244\247\345\210\251.md" index 5f3d579..38c5197 100644 --- "a/26 \350\247\243\346\224\276\346\204\217\345\244\247\345\210\251.md" +++ "b/26 \350\247\243\346\224\276\346\204\217\345\244\247\345\210\251.md" @@ -4,25 +4,23 @@ 现在考虑了上面讨论过的全部事情,并且自己思量:意大利此时此刻是不是可以给一位新的君主授予荣誉的吉日良辰,是不是现在有某种要素给一位贤明的有能力的君主提供一个机会,让他采取某种方式,使自己获得荣誉,并且给本国人民带来普遍的幸福;我觉得许多事情合在一起都是对新君主有利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比现在对君主的行动更合适。而且正如我所说过的①,如果为了表现摩西的能力,必须使以色列人在埃及成为奴隶,为了认识居鲁士精神的伟大,必须使波斯人受梅迪人压迫,为了表现提修斯的优秀,必须使雅典人分散流离;那么在当代,为了认识一位意大利豪杰的能力,就必须使意大利沉沦到它现在所处的绝境,必须比希伯来人受奴役更甚,必须比波斯人更受压迫,必须比雅典人更加流离分散,既没有首领,也没有秩序,受到打击,遭到劫掠,被分裂,被蹂躏,并且忍受了种种破坏。 -①见第6章。 +>①见第6章。 虽然最近在某个人身上可看到一线希望,使我们认为可能是上帝派来赎救意大利的。可是后来在他的事业登峰造极的时候,他被命运抛弃了。①于是意大利仍旧缺乏生气,她等待一位人物将来能够医治她的创伤和制止伦巴底的劫掠以及在〔那波利〕王国和托斯卡纳的勒索,并且把长时期郁抑苦恼的恨事消除。我们看到她怎样祈求上帝派人把她从蛮族的残酷行为与侮辱中拯救出来。我们还看见,只要有人举起旗帜,她就准备好并且愿意追随这支旗帜。现在除了在你的显赫的王室之中,她再找不到一个可以寄予更大希望的人了。这个王室由于它的好运和能力,受到上帝和教会的宠爱,现在是教会的首脑,因此可以成为救世者的领袖。如果你想起我在上面谈到的那些人物②的行迹与生平,这件事就不是很难的。而且,虽然那些人物是希世的、奇迹般的,但是他们毕竟是人,而且他们当中每一个人当时的机会都不如今日,因为他们的事业比这件事业并不更加正当些、更加容易些,上帝对他们比对你并不更加友好些。伟大的正义是属于我们的,因为“对于必需战争的人们,战争是正义的;当除了拿起武器以外就毫无希望的时候,武器是神圣的。”③在这里,有极其伟大的意愿,在具有伟大意愿的情况下,只要你的王室采取我已经作为目标推荐的那些人的方法,这里就不存在巨大的困难。除此之外,现在我们还看见了上帝所作的绝无仅有的奇迹:大海分开了,云彩为你指出道路,巉岩涌出泉水,灵粮①自天而降;一切事物已经为你的伟大而联合起来,而余下的事情必须由你自己去做。上帝不包办一切,这样就不致于把我们的自由意志和应该属于我们的一部分光荣夺去。 -①当指切萨雷·博尔贾,参看第7章。 +>①当指切萨雷·博尔贾,参看第7章。 -②指摩西、居鲁士、提修斯。 +>②指摩西、居鲁士、提修斯。 -③见李维:《罗马史》,第九卷,第1、10节, -原文拉丁文:“iustumenimestbellumquibusnecessariumetpiaarmaubinullanisiinarmisspesest”。 +>③见李维:《罗马史》,第九卷,第1、10节,原文拉丁文:“iustumenimestbellumquibusnecessariumetpiaarmaubinullanisiinarmisspesest”。 -①灵粮(manna),《旧约圣经》称,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所食神赐之物。 +>①灵粮(manna),《旧约圣经》称,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所食神赐之物。 如果上面提到的那些意大利人②从来没有一个能够实现我们希望你的显赫王室可能做的事情,如果在意大利的多次革命和许多战役中,意大利的军事力量似乎总是被消灭了,这并不是什么怪事,因为它的旧制度不好,而且从来没有人懂得怎样制定新制度。因此,要使一个新近当权的人能够获得巨大的荣誉,莫过于由他创制新的法律和新的制度。这些东西如果有良好的根据,而且本身有其伟大的地方,它们就使他赢得人们的尊敬和钦佩;而意大利现在不乏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表现的材料。要是头脑不贫弱,四肢就有巨大的能力。请注意,在决斗中或者在少数几个人的搏斗中,意大利人在力量、机敏和智力上是多么优异啊!但是当他们到了军队的时候就毫无表现。这一切都是由于头头们软弱的结果;因为那些高明的人们不服从他们,而每一个人都自认为高明,因为迄今没有一个人由于能力和幸运这两方面出人头地,能够使其他的人们折服。因此,在那样长的时期内,在过去二十年进行的许多场战争中,当一支军队全是意大利人的时候,它遇到考验,总是失败。关于这一点,主要的证据是塔罗之役,其次是亚历山大、卡普亚、热那亚、维拉、波洛尼亚和梅斯特里诸战役①。 -②“上面提到的那些意大利人”当指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和切萨雷·博尔贾(见第7章),可能也包括教皇朱利奥二世在内(见第11章)。 +>②“上面提到的那些意大利人”当指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和切萨雷·博尔贾(见第7章),可能也包括教皇朱利奥二世在内(见第11章)。 -①塔罗(Taro)之役在1495—1513年;亚历山大(Alessandria)之役在1499年;卡普亚(Capua)之役在1501年; -热那亚(Genoa)之役在1507年;维拉(Vailà)之役在1509年;波洛尼亚(Bologna)之役在1511年;梅斯特里(Mestri)之役在1513年。 +>①塔罗(Taro)之役在1495—1513年;亚历山大(Alessandria)之役在1499年;卡普亚(Capua)之役在1501年;热那亚(Genoa)之役在1507年;维拉(Vailà)之役在1509年;波洛尼亚(Bologna)之役在1511年;梅斯特里(Mestri)之役在1513年。 因此,如果你的显封的王室决意效法我在前面提到的那些拯救国家的优秀人物的话,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自己的军队,作为任何一件事业的真正基础,因为没有比他们更忠实、更真诚、更优秀的士兵了。而且,虽然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好的,但是当他们看到受他们的君主的指挥并且由他授勋和款待的时候,他们团结在一起就变得更加好。因此,为了能够运用意大利的实力防御外侮,必须筹建这样一支军队。 @@ -34,11 +32,11 @@ 因为古人的勇气, 在意大利人的心中至今没有消亡。” -②第三种部队(unoordineterzo)即第三类型的步兵。详见马基雅维里《兵法》第2章论武器、军事训练等问题。 +>②第三种部队(unoordineterzo)即第三类型的步兵。详见马基雅维里《兵法》第2章论武器、军事训练等问题。 -③拉文纳(Ravenna)战役在1511年4月11日。 +>③拉文纳(Ravenna)战役在1511年4月11日。 -①佩脱拉克(GrancescoPetratca,1304—1374)意大利诗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①佩脱拉克(GrancescoPetratca,1304—1374)意大利诗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和但丁曾经宣称,一个共同的意大利是她所有儿女的最崇高的奋斗目标。 (见: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第10章。)下面诗句引自佩脱拉克的诗篇, 原文拉丁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