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了 gin 相关的路由机制,按照计划,今天这篇文章将会探究 gin 的中间件机制,经常做 web 开发的同学应该对中间件一点也陌生,几乎现代所有的 web 框架都会提供中间件相关的实现, 不论是 django & flask & gin 还是 sping。每种框架实现中间件的思路虽然是不一样的, 但最终大家的目的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
可以在请求前&后执行一些自定义的通用操作, 例如计算请求时间,注入用户信息,权限校验等等等操作
当然在这里我们要十分注意的是,虽然 gin 的中间件也被称为中间件,但是和通俗意义上大家理解的中间件不是一个东西,搞 java 的同学会听到各种数据库中间件
,消息队列中间件
,API 网关中间件
, 这种中间件更符合 wiki 百科的定义:
中间件(英语:Middleware),又译中间件、中介层,是一类提供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连接、便于软件各部件之间的沟通的软件,应用软件可以借助中间件在不同的技术架构之间共享信息与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着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
而我们理解的 gin 中间件,则专门指代 web 框架请求处理的中的 请求中间件
, 或者为了避免搞混,我们称它为 请求拦截器
更加妥当。
老规矩,现在让我们忘记 golang,忘记 gin 框架, 忘记自己是一个程序员,现在完全跟随自己的直觉,如果现在让你设计一种中间件,你会怎么设计 ?
在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我们设置的中间件的目的, 假设有这样一个场景,我们需要在记录每个请求的执行时间, 再没有中间件的情况下,我们的请求处理流程可能是这样的。
既然中间件,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塞一个中间件进去:
这个中间件的作用很简单,收到请求之后, 我先记一下时间,然后才会给请求处理函数, 处理函数执行完,我拿到 response 再去处理一下,再返回客户端:
伪代码的话就类似于下面这样:
def middleware(request):
start = time.now()
response = handleFunc(request)
duration = time.now() - start
return response
所以这里的中间件的作用其实和现实生活中租房遇到的 中介
起的是一样的效果, 不信你看下面这张图:
是不是一模一样, 如果有多个中间件,对于我们的处理而言不过在外层 新增一个 for 循环, 下面是伪代码:
def request(req):
for middleware in middlewares:
response = middleware(req)
return response
所以 中间件的 request 和 response 的数据流向是相反的
可以参考 django 这张经典的图,请求的方向和返回的方向总是相反的,毕竟要 return。
几乎大多数的 web 框架的请求中间件都是这么处理的,我们上面的中间件作用的范围是全局路由
,有可能我只想某些请求支持中间件怎么办?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过 gin 的路由树,我们可以将中间件的作用范围分为两组,一组为全局中间件,一种为作用于某个范围的 局部中间件
。
到这里,中间件的这种设计思路我们已经讲的大差不差了,现在我们来看看,gin 的实现 相较于我们的设计思路而言有没有什么异同。
在开始之前,为了方便理解, 先让我们准备这样一个实例,该实例有两个 中间件,分别为: LoggingMiddleware
和 AuthMiddleware
。 其中 LoggingMiddleware
是全局中间件, AuthMiddleware
是局部中间件, 只对 /user
这个路由组生效。
func LoggingMiddleware(c *gin.Context) {
log.Printf("LoggingMiddleware %s", c.Request.URL)
}
func AuthMiddleware(c *gin.Context) {
log.Printf("AuthMiddleware %s", c.Request.URL)
}
func main() {
r := gin.Default()
r.Use(LoggingMiddleware)
user := r.Group("/user")
user.Use(AuthMiddleware)
user.GET("/info", func(c *gin.Context) {
c.JSON(200, gin.H{
"name": "h",
"addr": "深圳",
})
})
r.GET("/", func(c *gin.Context) {
c.JSON(http.StatusOK, gin.H{
"message": "Hello, world!",
})
})
r.Run(":8080")
}
关于全局中间件, gin 默认会初始化两个中间件,分别是 Logger(), Recovery()
。
// Default returns an Engine instance with the Logger and Recovery middleware already attached.
func Default(opts ...OptionFunc) *Engine {
debugPrintWARNINGDefault()
engine := New()
engine.Use(Logger(), Recovery())
return engine.With(opts...)
}
通过这部分代码,联想到我们使用中间件的方式,几乎可以确定 Use
就是注册中间件最核心的方法了。 最终我们看源码会发现, 中间件都是和某个 group 绑定在一起的,而所谓的全局中间件,本质上就是绑定在了 root RouterGroup 的一组中间件罢了。
func (group *RouterGroup) Use(middleware ...HandlerFunc) IRoutes {
group.Handlers = append(group.Handlers, middleware...)
return group.returnObj()
}
注意看, 代码里面有一个 append
从这里我们发现 每个路由组都有一个 Handlers
的数组,按照顺序存储了该路由注册下的所有中间件,实际也确实是如此的:
type HandlerFunc func(*Context)
type HandlersChain []HandlerFunc
而 HandlerFunc
也就我们的请求处理函数。 从这点看, gin 的中间件本质上和路由处理函数是等价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gin非常绑定一个设计理念:
化繁为简,尽量避免复杂的设计
看过我们上一篇文章的小伙子们,应该都有印象, 按照 httprouter redixtree 路由树的设计,最终我们只会搜索到最终的处理函数,
当我我们在使用前缀树匹配路由时,在上面的案例,假设我们的浏览器输入的地址是: http://localhost:8080/user/info
的时候
user.GET("/info", func(c *gin.Context) {
c.JSON(200, gin.H{
"name": "h",
"addr": "深圳",
})
})
那我们只能匹配到 /info 这个路由和对应的 handlers, 而 AuthMiddleware
和 LoggingMiddleware
是绑定在 /user
, /
这些 gourp 上的,难道我们匹配到 /user/info。 我们要向上搜索路由树 /user
和 /
的中间件, 这样效率显得就太低了,gin 团队肯定不会使用这种设计,实际上,在我们注册 route 的时候,就已经把该路径上会使用的中间件提前处理好绑定在 /user/info
这个路由下了。
// 注册 router 的时候就会合并中间件关联到该 router 上,这样通过 redix tree 做查询的时候,
// 就能直接得到该 router 需要 使用的所有中间件列表,大大的加快了效率。
func (group *RouterGroup) GET(relativePath string, handlers ...HandlerFunc) IRoutes {
return group.handle(http.MethodGet, relativePath, handlers)
}
func (group *RouterGroup) handle(httpMethod, relativePath string, handlers HandlersChain) IRoutes {
absolutePath := group.calculateAbsolutePath(relativePath)
handlers = group.combineHandlers(handlers)
group.engine.addRoute(httpMethod, absolutePath, handlers)
return group.returnObj()
}
在本实例中,handlers 的值,运行的时候就会是这样的:
最终实现handlers 里面的值就是,全局->局部 按照 Use 传入的先后顺序组成的切片, 而我们的请求处理函数则是在最后执行。
现在中间件已经注册并绑定到router上了,那执行的时候思路相比也比较明确了。主要有两个步骤:
- 根据 路由树 查询到
/user/info
路由实例 - 依次执行该实例上的 中间件
现在先来看第一步, 主要在gin源码的这个位置.
t := engine.trees
for i, tl := 0, len(t); i < tl; i++ {
if t[i].method != httpMethod {
continue
}
root := t[i].root
// Find route in tree 主要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
value := root.getValue(rPath, c.params, c.skippedNodes, unescape)
if value.params != nil {
c.Params = *value.params
}
if value.handlers != nil {
c.handlers = value.handlers
c.fullPath = value.fullPath
c.Next()
c.writermem.WriteHeaderNow()
return
}
而下面这行代码就是gin中间件处理的核心入口了:
if value.handlers != nil {
c.handlers = value.handlers
c.fullPath = value.fullPath
c.Next()
c.writermem.WriteHeaderNow()
return
}
点进去Next
函数一探究竟,在上一句已经把router绑定的handlers赋值给了context。这里的context是gin的context实例。
func (c *Context) Next() {
c.index++
for c.index < int8(len(c.handlers)) {
c.handlers[c.index](c)
c.index++
}
}
这里的Next
函数很简单,通过索引遍历HandlersChain链条,从而实现依次调用该路由的每一个函数(中间件或处理请求的函数),在本实例中是这样的。
这里注意一下 这里的方法前面使用的是 c *Context
, 中间件的接收的内容也是 *Context
, 这就意味着,在任何一个中间件修改了Context, 其他的中间件都可以感知到变化,所以就很方便的可以使用Context提供的Get
和Set
方法在中间件/请求函数中传递信息。
如果我们需要在中间件中计算整个请求的执行时间, 我们可以在 中间件内部 调用c.Next(), 如下:
// RequestTimingMiddleware 是一个 Gin 中间件,用于计算请求的执行时间
func RequestTimingMiddleware() gin.HandlerFunc {
return func(c *gin.Context) {
start := time.Now()
// 处理请求
c.Next()
// 计算持续时间
duration := time.Since(start)
log.Printf("Request %s %s took %v", c.Request.Method, c.Request.URL.Path, duration)
}
}
为什么可以这么做呢,因为调用了c.Next, 会执行该中间件之后的所有中间件。由于c是指针类型的,因此外层的
Next由于index已经到末尾了,因此会直接退出循环,而不会造成中间件的重复执行。
func (c *Context) Next() {
c.index++
for c.index < int8(len(c.handlers)) {
c.handlers[c.index](c)
c.index++
}
}
而 跳出中间件.也是通过index变量实现的。
func (c *Context) Abort() {
c.index = abortIndex
}
大家一定要理解 index
在这里面的作用, 这里就可以看出来gin框架能如此流行的原因了,不仅仅是功能简单,在代码设计上也遵循了化繁为简的这个核心原则。
到这里本篇文章已经接近尾声了,作为 gin 解密系列的第二篇,关于中间件的部分可讲的实在不多,不过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是韩数,一个致力于做纯粹分享的技术小白,欢迎各位点赞,关注,收藏,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