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84 lines (92 loc) · 12.5 KB

137.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84 lines (92 loc) · 12.5 KB

一三七.分析六處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 ‘分析六處’ 的法義。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應知內六處;應知外六處;應知六識;應知六觸;應知十八意行;應知三十六眾生立足處及當中的依止與捨棄;有三種聖者的念處,行踐這三種聖者念處的人,能當一位教誡眾人的導師,他在眾多老師之中稱為無上士.調御者。

“以下是 ‘分析六處’ 的解釋。

“ ‘應知內六處’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 ‘應知內六處’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 ‘應知外六處’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色處、聲處、香處、味處、觸處、法處。 ‘應知外六處’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 ‘應知六識’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應知六識’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 ‘應知六觸’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 ‘應知六觸’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 ‘應知十八意行’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眼看到色之後,意念在喜、惱、捨的色境之中活動;耳聽到聲之後,意念在喜、惱、捨的聲境之中活動;鼻嗅到香之後,意念在喜、惱、捨的香境之中活動;舌嚐到味之後,意念在喜、惱、捨的味境之中活動;身感到觸之後,意念在喜、惱、捨的觸境之中活動;意想到法之後,意念在喜、惱、捨的法境之中活動──當中有六種喜的活動,六種惱的活動,六種捨的活動。 ‘應知十八意行’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 ‘應知三十六眾生立足處’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有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喜,有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喜,有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惱,有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惱,有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捨,有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捨。

“什麼是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喜呢?

“取得一些世俗物質的東西,或是憶起已壞滅、已改變的過去所取得的一些世俗物質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使眼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悅意的色而生起喜──這都稱為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喜。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取得一些世俗物質的東西,或是憶起已壞滅、已改變的過去所取得的一些世俗物質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使意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悅意的法而生起喜──這都稱為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喜。

“這就是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喜了。

“什麼是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喜呢?

“一個人知道色無常、會變壞、會退失、會滅去,他以正慧如實觀察過去、現在所有色的本質都是無常、苦、會變壞的,因此而生起喜,這稱為由出離所帶來的喜。

“……聲……

“……香……

“……味……

“……觸……

“一個人知道法無常、會變壞、會退失、會滅去,他以正慧如實觀察過去、現在所有法的本質都是無常、苦、會變壞的,因此而生起喜,這稱為由出離所帶來的喜。

“這就是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喜了。

“什麼是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惱呢?

“不能取得一些世俗物質的東西,或是憶起已壞滅、已改變的過去所不能取得的一些世俗物質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使眼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悅意的色而生起喜──這都稱為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惱。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不能取得一些世俗物質的東西,或是憶起已壞滅、已改變的過去所不能取得的一些世俗物質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使意識別到一些使人悅樂、戀棧、歡喜、悅意的法而生起喜──這都稱為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惱。

“這就是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惱了。

“什麼是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惱呢?

“一個人知道色無常、會變壞、會退失、會滅去,他以正慧如實觀察過去、現在所有色的本質都是無常、苦、會變壞的,之後生起了一個追求無上解脫的欲望: ‘我什麼時候才能進入聖者的境界呢!’ 他以這個欲望為條件而生起惱,這稱為由出離所帶來的惱。

“一個人知道聲……

“一個人知道香……

“一個人知道味……

“一個人知道觸……

“一個人知道法無常、會變壞、會退失、會滅去,他以正慧如實觀察過去、現在所有法的本質都是無常、苦、會變壞的,之後生起了一個追求無上解脫的欲望: ‘我什麼時候才能進入聖者的境界呢!’ 他以這個欲望為條件而生起惱,這稱為由出離所帶來的惱。

“這就是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惱了。

“什麼是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捨呢?

“愚癡、迷癡、不聞法義的凡夫在眼看到色之後生起捨,他不懂得超越色的牽制,不懂得超越色的果報,不見色的過患。他對色生起這樣的捨,不能超越那些色,因此這稱為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捨。

“……耳聽到聲……

“……鼻嗅到香……

“……舌嚐到味……

“……身感到觸……

“愚癡、迷癡、不聞法義的凡夫在意想到法之後生起捨,他不懂得超越法的牽制,不懂得超越法的果報,不見法的過患。他對法生起這樣的捨,不能超越那些法,因此這稱為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捨。

“這就是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捨了。

“什麼是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捨呢?

“一個人知道色無常、會變壞、會退失、會滅去,他以正慧如實觀察過去、現在所有色的本質都是無常、苦、會變壞的,因此而生起捨。他對色生起這樣的捨,能夠超越那些色,因此這稱為由出離所帶來的捨。

“一個人知道聲……

“一個人知道香……

“一個人知道味……

“一個人知道觸……

“一個人知道法無常、會變壞、會退失、會滅去,他以正慧如實觀察過去、現在所有法的本質都是無常、苦、會變壞的,因此而生起捨。他對法生起這樣的捨,能夠超越那些法,因此這稱為由出離所帶來的捨。

“這就是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捨了。

“ ‘應知三十六眾生立足處’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 ‘當中的依止與捨棄’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比丘們,在三十六眾生立足處當中,先要依止、靠近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喜,然後捨棄、超越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喜;這樣能捨棄、超越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喜。

“比丘們,先要依止、靠近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惱,然後捨棄、超越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惱;這樣能捨棄、超越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惱。

“比丘們,先要依止、靠近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捨,然後捨棄、超越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捨;這樣能捨棄、超越六種由在家生活所帶來的捨。

“比丘們,先要依止、靠近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喜,然後捨棄、超越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惱;這樣能捨棄、超越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惱。

“比丘們,先要依止、靠近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捨,然後捨棄、超越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喜;這樣能捨棄、超越六種由出離所帶來的喜。

“比丘們,有各種不同的捨及它各種不同的依止,有單一的捨及它單一的依止。

“比丘們,什麼是各種不同的捨及它各種不同的依止呢?比丘們,那些跟各種色有關的捨,跟各種聲有關的捨,跟各種香有關的捨,跟各種味有關的捨,跟各種觸有關的捨──這就是各種不同的捨及它各種不同的依止了。

“比丘們,什麼是單一的捨及它單一的依止呢?比丘們,那些依止空無邊處的捨,依止識無邊處的捨,依止無所有處的捨,依止非想非非想處的捨──這就是單一的捨及它單一的依止了。

“比丘們,先要依止、靠近單一的捨及它單一的依止,然後捨棄、超越各種不同的捨及它各種不同的依止;這樣能捨棄、超越各種不同的捨及它各種不同的依止。

“比丘們,先要依止、靠近渴愛的止息,然後捨棄、超越單一的捨及它單一的依止;這樣能捨棄、超越單一的捨及它單一的依止。

“ ‘當中的依止與捨棄’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 ‘有三種聖者的念處,行踐這三種聖者念處的人,能當一位教誡眾人的導師’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比丘們,導師有悲憫心,為弟子的利益著想,出於悲憫而對弟子說法: ‘這樣對你們有利益,這樣能為你們帶來快樂。’ 他的弟子充耳不聞,不用心聆聽,無心裝載,背道而馳。導師雖然對此不歡喜,感到不滿意,但能安住在沒有煩惱,安住在念和覺知之中。比丘們,這是第一種聖者的念處,行踐這種聖者念處的人,能當一位教誡眾人的導師。

“比丘們,再者,導師有悲憫心,為弟子的利益著想,出於悲憫而對弟子說法: ‘這樣對你們有利益,這樣能為你們帶來快樂。’ 他的弟子一些充耳不聞,不用心聆聽,無心裝載,背道而馳;一些留心細聽,用心聆聽,用心裝載,不會背道而馳。導師對一些人不歡喜,感到不滿意,對一些人歡喜,感到滿意,但能去掉歡喜與不歡喜兩者,安住在捨、念和覺知之中。比丘們,這是第二種聖者的念處,行踐這種聖者念處的人,能當一位教誡眾人的導師。

“比丘們,再者,導師有悲憫心,為弟子的利益著想,出於悲憫而對弟子說法: ‘這樣對你們有利益,這樣能為你們帶來快樂。’ 他的弟子留心細聽,用心聆聽,用心裝載,不會背道而馳。導師對此歡喜,感到滿意,能安住在沒有煩惱,安住在念和覺知之中。比丘們,這是第三種聖者的念處,行踐這種聖者念處的人,能當一位教誡眾人的導師。

“ ‘有三種聖者的念處,行踐這三種聖者念處的人,能當一位教誡眾人的導師’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 ‘他在眾多老師之中稱為無上士.調御者’ 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比丘們,馴象師調御象往東方、南方、西方或北方走,那頭象便會向著那個方向來走;馴馬師調御馬往東方、南方、西方或北方走,那匹馬便會向著那個方向來走;馴牛師調御牛往東方、南方、西方或北方走,那頭牛便會向著那個方向來走。

“比丘們,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調御人向著八個方向走:一個具有色身的人觀看色,這是第一個方向;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外色,這是第二個方向;內心只安放在美麗的外相,這是第三個方向;內心想著無邊的虛空,超越了所有色想,滅除了有對想,不思維各種想,他進入了空無邊處,這是第四個方向;內心想著無邊的心識,超越了所有的空無邊處,他進入了識無邊處,這是第五個方向;內心想著 ‘沒有任何東西’ ,超越了所有的識無邊處,他進入了無所有處,這是第六個方向;超越了所有的無所有處,他進入了非想非非想處,這是第七個方向;超越了所有的非想非非想處,他進入了想受滅盡定,這是第八個方向。比丘們,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調御人向著這八個方向走。

“ ‘他在眾多老師之中稱為無上士.調御者’ 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比丘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