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86 lines (47 loc) · 4.91 KB

Lorin.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86 lines (47 loc) · 4.91 KB
timezone
Asia/Shanghai

请在上边的 timezone 添加你的当地时区,这会有助于你的打卡状态的自动化更新,如果没有添加,默认为北京时间 UTC+8 时区 时区请参考以下列表,请移除 # 以后的内容

timezone: Pacific/Honolulu # 夏威夷-阿留申标准时间 (UTC-10)

timezone: America/Anchorage # 阿拉斯加标准时间 (UTC-9)

timezone: America/Los_Angeles # 太平洋标准时间 (UTC-8)

timezone: America/Denver # 山地标准时间 (UTC-7)

timezone: America/Chicago # 中部标准时间 (UTC-6)

timezone: America/New_York # 东部标准时间 (UTC-5)

timezone: America/Halifax # 大西洋标准时间 (UTC-4)

timezone: America/St_Johns # 纽芬兰标准时间 (UTC-3:30)

timezone: America/Sao_Paulo # 巴西利亚时间 (UTC-3)

timezone: Atlantic/Azores # 亚速尔群岛时间 (UTC-1)

timezone: Europe/London #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UTC+0)

timezone: Europe/Berlin # 中欧标准时间 (UTC+1)

timezone: Europe/Helsinki # 东欧标准时间 (UTC+2)

timezone: Europe/Moscow # 莫斯科标准时间 (UTC+3)

timezone: Asia/Dubai # 海湾标准时间 (UTC+4)

timezone: Asia/Kolkata # 印度标准时间 (UTC+5:30)

timezone: Asia/Dhaka # 孟加拉国标准时间 (UTC+6)

timezone: Asia/Bangkok # 中南半岛时间 (UTC+7)

timezone: Asia/Shanghai # 中国标准时间 (UTC+8)

timezone: Asia/Tokyo # 日本标准时间 (UTC+9)

timezone: Australia/Sydney # 澳大利亚东部标准时间 (UTC+10)

timezone: Pacific/Auckland # 新西兰标准时间 (UTC+12)


Lorin Li

  1. 自我介绍:目前Base东京,在某交易所工作,非技术者。对于公共物品建设感兴趣,想要学习并提升自己
  2. 你认为会完成本次残酷学习吗?尽可能完成
  3. 笔记的内容参考:
    • 今天的阅读有哪一点让你觉得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或者特别有感触的?
    • 有什么想在叙事共读会上和大家讨论的点?
    • 有什么补充的相关材料可以给大家分享的,并简要介绍一下材料内容。

Notes

2024.09.11

今天阅读了The Network State的第一章,对于网络国家的概念和建设蓝图有了初步的认知。

首先是一点感想:

从网络社区到网络国家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一个跨越,但是仔细思考后也能意识到这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突破。历史社会的发展也是人们从个体到群体演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交换,学习,创造,分工,合作,分配等行为,并在各个行为与目的中形成了一个个集体。而大量的集体便逐渐形成了物理意义的城市,并且伴随着货币(演变成经济),规则(演变成制度和法律),共识(演变成宗教和文化)的发展,“社会“这一概念也随之诞生。在此之上,加之以"领土",“政府”,“主权”等概念,便最终形成了国家。领土和政府的形态无需过分拘泥,但是主权是一个国家能被称之为国家的根本要素。所以作者也在强调网络国家的最终的一个步骤是“Gain diplomatic recognition”。 其次是几个疑问,或许后续第五章里作者有相关解答:

1.建设“网络国家”而不是“网络社群”或者“网络社会”的目的是什么?

2.较之于后两者,前者的优势是什么?前者的建设明显在难度和风险上都远高于后两者,相应的有什么优势来弥补这中间的风险差值?拿到外交承认的必要性在哪?仅仅是吸引相同理念的一群人,提供一个创造性的平台,实现一个共同的经济/文化目标的话,“网络社会”也可以做到。

最后总结一下:个人目前还是疑问居多,下面的疑问不是出于立场的反对,而是出于如何实现及其可能性的判断上。作者说明了在传统的国家里资源是有限的,人们要创造一件新的事物时总是需要颠覆或者取代一些旧的事物。在传统国家的框架下这通常要面临一些斗争,或是技术的限制,或是政治的阻挠,或是司法的裁判。而全新的网络国家就像一张白纸,无需取代任何原先的事物便自由可以创造新的事物。这一行为看似是没有成本和代价,而这实际上是把上述面临的所有压力,成本和代价提前转移到“建设网络国家”这件事本身中了。网络国家的不颠覆不取代旧事物,只是因为其本身已经在一部分程度上颠覆和取代了传统国家,对于传统国家而言是一个随时可以以零代价和零监管而颠覆或者取代传统国家的事物的存在。网络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伴随传着劳动力,资本,技术的转移。从传统国家的角度出发,意识到这一点的前提下,外交承认具有什么好处呢?基于上述的疑问,该如何实现建设网络国家并拿到外交承认这一愿景呢?期待后续作者的解答。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