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国藩,还在高中的时候,写议论文,最喜欢用曾国藩了,为显得高端大气些,都不用“曾国藩”其名,而用“曾文正公”。文正公是曾国藩的谥号。谥号是用来对某人的生平事迹进行褒贬的尊称,北宋著名政治家欧阳修谥号文忠公。后来上了大学,在图书馆里多次见到关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一干人等的人物传记(在我的记忆中,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通过曾国藩提拔的,瞬间觉得他高大上了),也曾拜读过一些,但总感觉不到这些传记与其他人物传记的区别,也许是那些书确实是烂书,也许是我确未谋得经典或未得其精华吧!
事有凑巧,也不记得从哪的文献中得知,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也是曾国藩的粉丝。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蒋介石更是对曾国藩顶礼膜拜,他平生床头置放过两部书,一步就是西方的《圣经》,另一部则是《曾文正公文集》,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更甚把曾国藩治兵方略作为其任黄埔军校校长时的教科书。
很早就知道曾国藩的相关著作,关于读书做人有其家书,关于识人辩相有《冰鉴》,但遗憾都没有拜读过。今在百家讲坛听郦波教授娓娓道来曾国藩家书的内涵,顿觉精神百倍,有醍醐灌顶之感。本文略对“无一日不读书”一讲做略述。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曾国藩认为读书有两大作用:第一是修身,以明其志(知道知己的志向),无忝所生就是不辜负父母期望;第二是修业,学得一技之长,能混口饭吃。要了解一个新的行业,没有人手把手教的情况下,从读这个行业的书开始是最快速的办法。为什么要读书,就是这么简单——不是求升官发财之事。不要以挣钱作为自己的读书目标,读书的目的是使人生不盲目,能修身养性。正如曾国藩另一句名言: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换骨相。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更推崇是是曾国藩的读书观:
- 读经典
- 一书不尽,不读新书
- 写札记
- 培养个人读书兴趣和方向
读经典才能品味原汁原味的思想内涵,看看程序界那些经典——《算法导论》《代码大全》……现在这种网络发达的时代,经典总是很容易被“长尾现象”筛选到最前端,因此,判别一本书经不经典,上豆瓣,按评分排个名就知道了。第二是指读书要专注,所谓“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如果还在每次买回来一大堆书,翻一翻就以为读过了,那该好好反思下“为什么你还是没多大长进了”。第三写札记我认为尤其重要,现代人的通病是电脑的复制粘贴用得多了,不愿自己思考自己写了,难怪现在那种手把手教着学Java、C++这种教程能风靡——太懒了。关于第四点,我认为主要是对人生有意义的,当我在低落的时候,总会跑到图书馆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出图书馆时心情就雾霾见初晴了。
无一日不读书
想曾国藩每日军事政务缠身亦能如此,吾辈何时才能达到那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