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93 lines (179 loc) · 26.7 KB

第二部分:学院特点和申请方向.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93 lines (179 loc) · 26.7 KB

第二部分 学院特点和申请方向

目录

工院

自己的定位

* 不管怎么样,不要让自己后悔。

在比较典型的路径下,读master是为了就业,读phd是为了科研。

phd毕业后可以去企业做研发(业界),也可以做博后然后回大学任教(学界)。
Master有两种,Master of Engineering(Meng)和Master of Science(MS)。前者偏工作导向,后者偏科研导向。其实开MEng的学校很少,如果同时有MS和Meng,那MS一般是作为phd的过渡学位。(当然这不是规定!master读完意犹未尽继续读phd的很多,phd读完去创业的也有很多,phd读一半跑路去公司的也有很多,人生的选择不该局限在这几个学位上。学位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因此,读什么学位取决于以后想去干什么。GPA最高、成果最丰富的那一群人经常会想读phd,加上坑位少,这会造成master的竞争远不如phd激烈。

CS四神校指的是 CMU MIT Stanford Berkeley。

AI track > CS其他方向 > EE > ME、material science > 化学、生物(但几乎没有master)、土木。

各项指标重要性排行

master:GPA—推荐信—科研/实习经历—GT—文书(前提是不踩雷)

phd:connection—publication—GPA/研究方向的契合—套瓷—GT

  1. connection:
    在最顶尖的学校最顶尖的专业,甚至连论文也没办法筛选了,更何况GPA。这个时候connection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情。对教授来说,培养一个phd student是投入成本非常大的事情(时间成本、funding),如果这个phd student读了一半quit了,或是抑郁了,或是想换学校,教授的损失是很大的。因此招学生必须要谨慎。connection就是稳妥的方式。connection意味着有你认识的人愿意为这个学生的能力做担保,也许会错失一些天才,但至少能确保学生能力过关、意愿过关,不至于造成损失。

  2. 论文:
    有顶级会议论文(顶会)或者顶级期刊(顶刊)是非常好的能力证明。一作意味着你有独立研究能力,更好了。但水论文太多(指4篇以上)可能有负面影响。

  3. GPA:
    委员会挑软背景比较麻烦,GPA最好量化;prof是出钱招自己的员工,重要的是出论文的能力和能不能和谐共处。所以申请master要证明自己常规意义上的足够“优秀”,没有短板,申请phd要证明自己是合适的研究合作对象。

*整体上来看,phd申请中有connection和顶会论文的人都很少,只有在顶校申请中才需要考虑这个,top30-50的学校还是很看GPA。GPA在3.7以下仍然优先提高GPA,3.8+以后再去追求科研成果。就好像德扑中皇家同花顺最大,但正常情况下不用理会这种可能性。

  1. 文书:
    文书的文采在大多数master申请里几乎没啥作用,不踩雷就行(学校名字全写错也可能录)。几千份材料摆在面前,没人认真品读每个人的小作文。
    文书在phd申请里会反应一个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重要性很难说。有些prof会说他完全不看文书,有些会根据文书里的东西提问,非常分人,还是准备充分为好。

* 特别注意:CMU的MS项目分支特别细,一个系下开五个以上的 master 项目,对方向契合非常重视。举个例子,CMU RI下有 Master of Science in Robotics (MSR) 和 Master of Science in Robotic Systems Development (MRSD) 的两个项目,MSR是做科研,MRSD是造机器人,有强制实习,是进业界的。如果在文书里写一大堆想搞科研,然后申请MRSD,即使条件符合也大概率是被拒的。
一个系下同时开多个 master 项目的学校都应该特别重视这个问题。
再如 Berkeley 的 MEng,不是科研项目,面试的时候不要总对着干。因此一定要看清楚申请项目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不要和它对着干。
这就是文书“不踩雷就行”的含义。

  1. 研究方向的契合:
    研究方向的契合和GPA谁更重要的逻辑也和上面类似。顶校的prof碰到GPA高的太多了,GPA高的学生完全不是稀缺资源,他们更在乎你是不是能和他一起真正做出有影响力的研究,而不是贪恋名校光环 来混个学位,因此他们更看重你的研究兴趣。对普通学校来说,他们更需要优秀的学生,因此更看GPA。
    有时候“方向契合”能超越硬性条件超越一切。看见他文书的瞬间只感叹相见恨晚,哪哪都看着顺眼,共一论文致谢都想好了,就决定此生非他不招。概率很低但确实有,很戏剧性,和恋爱一样。也有人认为哪有什么一见钟情,不过是见GPA起意/见论文起意。这很分人,没法描述。(强委员会制度下不会出现这种事情,并且本科生想写出让prof心动的文书难如登天)。
    这是一个prof的分享: 泡芙方profFang的个人空间_哔哩哔哩_bilibili
    另一个prof的分享: 美国phd有希望吗? - 知乎

那为什么GPA在 master 申请中是最重要的捏?因为master项目不至于卷到GPA筛选不了的地步。除了Stanford MSCS,CMU MSCS MSR等几个头部项目,MIT 主流各系的 MS 以外,其他 master 项目都可以用GPA硬冲到。

  1. GT:
    对master,“据说”GRE和托福过门槛就够了。GRE能作为“我很强”的印证,但弥补不了硬伤。
    对phd,GT真的只要过官网上的门槛就够了。老板不在乎。

  2. 奖学金:
    有影响力的奖学金提一提,一看就很菜的建议拿掉,不然会拉低其他奖学金的分量(be like, 这你都要拿上来凑数)。最重要最有卖点的奖学金建议标注一些competitive的程度,名额数量、获得的比例、获得的原因(专业前10%)等等,最好每一个奖学金都有提及它的用意。

委员会中,每个prof个人的喜好会被极大削弱,判断标准会变成“整个委员会公认的标准”。给人挑刺是很容易的,因此“个人喜好的标准”的权重会被分配到“无可置喙的标准”中。“无可置喙的标准”即 connection、本科学校、GPA、顶会论文、大厂实习。“个人喜好的标准”包括文书、方向契合、社团、性格、不知名公司实习、水论文。

如果你的每一项条件都完全优于同校另一个人,同专业同方向同性别,当然优先录你。但每年的难度都会变化,申请前谁也没法预估今年是什么情况,因此并不是说“我的条件达到了xxx就一定能录xxx”或者“我要达到xxx才能申xxx”。假如把学校拉一个排名,每个人的条件加权拉一个排名,一个人条件的排名不是确定性的对应到一个学校,而是对应一个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提升自己的条件、提升自己的排名不必然能申到更好的学校,只能提高这个PDF的均值。虽然我们都很渴望确定性,但世界是不确定的。

因此不要再问“我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怎么样”了,没有人能回答,最多只能回答“如果你xxx,有百分之xxx的置信概率认为可以进xx学校”。这个提升空间是无限的。清华第一名斯坦福暑研三篇CVPR也可以提升,拿了第一还能拿特奖,有了暑研还能要强推,有了CVPR还追求best paper。能做的就是继续努力,提高概率,或者改变认知,享受过程。

怎么提升背景

如果打算做研究,读phd,GPA到3.8就差不多了不用再刷了(当然高一点更好,只是边际没有论文强了),把时间全部拿来做科研,出论文,要发展想去的学校的connection(重要!) 如果打算工作,读master,一直刷GPA,直到年级第一,剩下时间进实验室混经历,论文有最好 没有也问题不大。

比赛:主观感觉性价比不如科研,不知道,不了解( * 等一个知情人士来讲ACM之类的比赛)

研究生课程:上完数据结构和线性代数就几乎解锁了所有课程,顺利的话这两门会在大一下学期上完。因此大二上就可以选5000 level的课了。这些课迟早要上,只是把大四的内容和大二交换了一下,积累文书材料+给prof留下印象方便找暑研。课程难度和课号高不高没有必然联系,不需要给自己设限。当然也要考虑GPA了,这个得自己权衡。应该优先考虑GPA,再考虑能不能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强。
* PhD 对于自己想做的方向提前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课的老师如果是行业内的大牛,来自他的课程的推荐信就会非常有用。

实习: 如果申请的是就业导向的master,并且打算读完master之后直接就业的话,可以去做一些实习,因为这种情况下实习会对申请和之后找工作都有比较大的帮助。内地互联网大厂的暑期实习一般会在二月份开,外企有些也是二月,有些可能会更早,需要自己留意一下公司招聘的时间。投递的时候也要衡量一下公司的title和职位。title的话可以选一些知名度高的头部大厂或外企。职位要和申请的项目相关(比如申请cs,去做sde/mle而不是运营)才会比较有帮助。最后还可以找manager要推荐信。

1月是大三暑研套瓷开始的时间,这是申请准备的第一步。GPA只剩一个学期很难刷高了,GT是无法左右录取的,只有这次暑研质量和带来的推荐信能争取。暑研套瓷重要的考量标准之一就是目标lab和未来target校的联系程度。大胆点,最好直接去套梦校的暑研。冲!

哪些社团有什么用

对phd,为了证明自己是合适的研究合作对象:
Show leadership and ability in group collaboration is important.
有一些老板非常在意这些,如果能被他们看到这两点会非常加分。一些自己喜欢advertising的教授往往会表现出比较倾向于喜欢有领导力、有组织力、有明确价值导向的学生。他们更多倾向于寻找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所以社团或者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是绝对加分的。(但也有人完全不在乎,很分人)。

你会发现phd申请中,“教授喜欢”一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他是决定录取与否的人,也是未来5年的合作对象。GPA也好 论文也好 connection也好 社团也好,他喜欢,就重要,他不喜欢,就不重要。因此录取标准是非常因人而异的一件事。但这种情况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往强委员会制靠拢。

一些志愿者/运动类的社团可以给personal statement提供素材(当然ps在申请中占多大分量不在这一部分讨论)。尤其是uc系的学校,会让单独交一个personal statement(具体一点就是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 / diversity statement),如果能展示出contribute to diversity / help underrepresented groups的话就很好。
Berkeley 的 MEng 项目看重 Teamwork 和 Leadership,有PS,可能有面试。
CMU 的申请非常在意学生和代码有关的能力,会几种编程语言、熟悉程度、哪些 project、github贡献都会参考。因此github满满一屏幕绿色看上去就很强!

科研/实习怎么找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就应该开始找了。不要拖延,越早越好。

找科研的方法就是去学系官网看prof的主页,看他们的google scholar,看他们lab的网站,看研究方向、合作者、论文、项目。很简单,很直白,看到喜欢的就冲,就发邮件问,最好直接去办公室当面聊,没有捷径。勇敢,大胆,去问,这就是搭讪,别问要是被拒绝了多尴尬。等是等不来科研的。大三暑研的套磁时间是大三下学期刚开学,大约一到三月。

在你从未开始科研之前,不可能提前预知自己喜欢什么方向、适合什么方向。就像你选专业、恋爱之前都不知道这个专业、对象是不是适合自己的。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多做,多学,多了解。等是等不来科研的x2。先开始一段,才可能谈“寻找喜欢的方向”,如果一段都没有,那你赶紧开始一段。等是等不来科研的x3。

开始科研之后,才可以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方向。建议可以花一些时间广泛地寻找一下自己有“灵魂共鸣”的研究方向,如果能找到那么再深入focus到这个方向就很好,如果找不到在申请的时候研究跨度大也并不是一个减分项,interdisplinary也很重要,交叉学科的人永远有人想要的,交叉就是优势。尤其对于本科生,试错成本低,尝试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对于真的不喜欢的领域不要逼自己一条路走到黑。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一定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加油努力干活总是有回报。回报就是技术变强了、对研究的思考更深入了、文书有材料了、推荐信有材料了、面试有东西讲了。努力干活真的很重要。

cs相关实习怎么找:

  1. 刷leetcode。提前开始刷,不要投了简历再开始。面试很多都会有手撕代码的环节,写不出来大概率是拿不到offer的。
  2. 背八股。尤其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这种核心课相关,还有编程语言相关的问题。 最后强烈推荐牛客。牛客上有很多面经,包括面试遇到的八股和代码题,可以多多照着准备。

个人网站的作用和教程

套磁的时候,不明发件人发附件容易被归为spam,且很少有人会看,因此不要把简历当附件套瓷,放个人网站更好。学术圈标配。
每个Github账号有一个名额可以创建和账号同名的repository,这个repo会成为个人网站的服务器,个人网站的网址是 xxx.github.io,xxx代表账号名称。
创建教程 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91652100
github学术主页模板 参考https://github.com/academicpages/academicpages.github.io
让网站能被谷歌搜索到需要运行爬虫访问自己的网站 教程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9022264

self-advertising非常重要,要给每个人检索到你的机会,混脸熟,起码学术圈子里这种connection是很重要的。

CS

非常有用的两个链接:

CS Masters 选校

CS自学指南


社科院

概述

社会科学院的不同学系的申请要求差距较大,建议主要参考本学系学长姐的申请经验,其他学系经验作为辅助信息了解即可。

自己的定位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希望在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社会科学院的很多专业,比如社工和新传,的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在本科之后选择直接工作(具体经验可以询问本学系有工作经验的学长姐)。

如果选择继续深造,在申请之前需要回答几个问题:

  1. 未来想要进入学界,还是进入业界工作?

  2. 如果希望进入学界,是希望在本科结束后直接申请phd;还是先以Mphil或Master作为跳板,之后再申请phd? 如果觉得自身积累了足够申请理想的phd项目,那么建议直接申请phd,因为master在申请phd时候通常会面对更激烈的竞争和更高的要求。如果希望更充分地为phd做准备,那么可以考虑申请学术导向的Master,Mphil和pre-doc项目(经济学系目前比较流行做pre-doc)。

  3. 如果希望进入业界,是希望以phd身份还是master身份进入job market?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于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至少需要了解工作是否一定需要phd的技能或学历。另外也需要综合考虑自己能够接受的时间,物质资源投入。

在回答过上述问题之后就可以圈定自己申请的目标学位了。

各项指标重要性排行

工作导向的Master申请: GPA+实习>推荐信

学术导向的Master和Mphil申请: GPA>科研经历(本科阶段社科研究机会可能比其他学院要小)>推荐信

Phd申请: 推荐信 > Publication+成型的独立研究方向 / writing sample / proposal > 研究生期间GPA(如果有)> 本科GPA

怎么提升背景

如果决定申请,在大一到大三尽量提高自己的GPA(鉴于CU社科的给龟情况不太理想,GPA大概是高高益善。但是在达到3.8之后GPA的边际效益不高),积累自己需要的实习和科研机会。

大一:大多数内地生大一属于社科大类。此时如果还不能明确自己未来的专业,可以选择不同专业的faculty package课程,以确定自己的兴趣。已经能够确定未来的专业,可以多选一些基础专业课。

大二:我们可以开始尝试实习(大一开始也可以)或者找RA机会,因为这方面的经历可以帮助自己判断未来想要进入业界还是学界。 在确定专业后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本专业重要的中级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明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或者提供一些实习过程中能够用到的技能(尽管有限,但聊胜于无)。同时,这些课程也是我们认识本学系老师的主要途径(可能会对未来要推荐信和找RA有帮助)。

同时大二通常是交换的申请时间,可以结合自己未来申请的目的地和个人喜好申请交换项目。 如果精力允许,也可以开始准备GRE或者雅思托福考试(语言考试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积累,且一些交换项目也需要托福雅思)。

大三:补充自己申请需要的专业课,尽量保证那些最重要的课程在大四第一学期之前能有成绩。根据自己的需要实习或者科研。 注意,如果在大三交换(尤其是大三下学期),那么要注意保持自己和熟识的教授们的联系,以免申请季要推荐信时难以开口。

哪些社团有什么用

社会科学院的一些同学会以NGO为就业目标,那么此时志愿活动和NGO的实习或者义工经验会非常有帮助。(GIP会不定时推送NGO的实习机会,可以留意信息)

社团活动有助于展现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酌情参加。

科研/实习怎么找

找实习的途径和其他学系大同小异,可以参考商学院和工学院的指南。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科研机会。

相较于理学院和工学院,CU社科的科研机会较少,且没有稳定的科研项目,因此对于需要科研机会的同学来说需要特别留意。以下是几个科研机会的获取渠道:

CU校内:

  1. 一些教授会在CU Job Link发布RA招聘信息
  2. 一些教授会在个人主页招RA
  3. 教授们作为书院的Staff可以在书院范围内招募student helper(比如善衡每年会以邮件形式收集学生的student helper信息) 4.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主动咨询老师有无RA需要

CU校外:
每年暑假港校(如HKU),一些内地大学和海外大学会开设面向国际生的Summer Research Program,可以自行申请。


商院

自己的定位

商科比较少有phd学位,大多数是master。
如果想走金工方向的话,选校的时候可以直接看quantnet排名,网站上就业率、毕业生起薪、cohort size之类的信息都挺全的,之后可以参照排名去各个项目官网看看curriculum、career service和就业报告,这样基本就能对金工项目有个大致了解了。当然,美国还有一些金工项目没有参与排名,比如Stanford MCF;英国的金工项目(比如Oxford MCF)也需要自己去查一些相关资料。资料来源可以关注小红书和一亩三分地,看看相似背景同学们的选校和定位。

各项指标重要性排行

admissions committee筛选申请者的时候,可能不会有一个既定的排序,但有一些硬性指标应该是必须达到标准的,不然可能会直接刷掉。

  1. GPA:大一大二的时候大家可以尽力去保护好自己的GPA,因为大三专业课难度上升,找实习之类的事情也很忙,拿好龟可能会更难。同时,在一些重要专业课上(比如高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最好避免拿到很差的龟,否则可能需要在网申或者面试的时候解释一下原因。

  2. 文书:写文书是一个梳理经历、寻找目标的过程。写之前可以先把自己所有的课程、实习、科研等经历全部回顾一遍。对每一个经历,想一想为什么做了这个事情、完成了哪些任务、用了哪些重要方法、达成了哪些成就、有哪些感悟。之后再整体来看这些经历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又怎么帮助你确定了你的career goal。想好这些问题之后,再针对每个项目总结一下Why program,就差不多能涵盖大部分文书要求了。很多学校对于文书的要求就是CV+PS/SOP,但也有些学校是以CV+几个问题的形式进行的。后者可能需要拆分一下PS,或者回答what can you contribute/what are you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学校文化相关的问题,可以贴合学校官网上对项目的描述以及对学生的期望来写。

  3. 推荐信:推荐信最好找很熟悉的老师写,比如科研导师、实习领导等。如果只是找上过一节课的老师,含金量可能不太高。此外,最好能在跟老师沟通时就确保能给强推。

  4. GT:GT一般过线就行,申请金工的话V155以上(最好160以上),Q168以上,基本就够用了。

  5. 奖学金:我觉得奖学金的作用可能没有很大,提起奖学金的时候可以说一下收到这个奖学金的人是top百分之几,这样可以侧面表现你的排名。

  6. 实习:申请金工的话,量化实习很重要,买方卖方quant research相关的工作都可以尝试,也可以去做一些量化科研。实习的内容很重要,如果实习时干的活比较基础、没什么含金量的话,最好能主动观察一下组内有没有其它有意思的方向可以深入研究,想办法积极争取去做一些更有insights的事。总的来说,big name + relevance > 非big name + relevance > big name + 低relevance> 非big name + 低relevance。

  7. 面试:大多项目都有kira面试或者录视频的要求,常规准备就可以。另外,金工第一梯队的项目很多都有真人面试环节,大多是行为面,但也有少量是技术面(Baruch的两轮面试、Berkeley MFE等)。行为面的话,看看面经、适当准备、展现好自己就可以了;技术面的话,可以做一下以往的题目、刷刷绿皮书之类的。还有一些需要做笔试(Baruch、Princeton、MIT等)。能进面试这一关已经很棒了,但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我觉得面试重要性还是比较高的,面试时注意保持较好的状态。

  8. 网申表格:这个按照要求填写就可以了,不要过分夸大,也不要错漏信息,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

怎么提升背景

大一:重点保护GPA。可以适当参加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toastmaster、或者金融方面的社团),以展现个人性格和特质、丰富学习之外的经历。商赛等其他比赛也可以打,可以重点关注一些提供实习fast track/offer的商赛。暑假可以做实习和科研。大一暑假的实习可能含金量不高,但也可以在做实习的过程中了解一些重要的业务(比如IB)是怎么进行的,并寻找自己的career goal。

大二:也要重点保护GPA。注意上一些数学和统计的基础课,以免之后高阶课没满足先修。学期中也可以做做科研、打一下含金量较大的比赛(不局限于商赛,也可以是coding或者数学方面的比赛)、参加重要的社团活动(可以锻炼领导力的、与量化或者金融研究有关的等等)。暑假可以做实习和科研。如果大一已经有过实习的话,大二的实习会更好找一些,可以尽量开始做量化相关的实习。

大三:重点修一些高阶的数学、统计、金融课,尽量保证这些课的GPA不要太差。注意申请量化暑期实习,不要错过ddl。海外交换经历也可以在大三完成。交换时注意保护GPA,多去参加一下教授的office hours,最好能争取到推荐信。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在交换时找教授做科研,这样教授能更了解你,也能写出更好的强推。大三的暑期量化实习很重要,要积极争取学到东西。

大四上:如果有需要的话,补一些量化方面的课。开始修改CV、定选校、写文书、确定推荐人、填网申、面试。

哪些社团有什么用

优先选择能展现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力等等。简历上可能没有空间全部展现出来,因此质量比数量重要。

科研/实习怎么找

科研:交换的时候可以联系教授,也可以直接发邮件给方向类似的教授。 实习:日常/暑期实习很多都可以直接通过官网投递。其它非官方渠道包括bbs还有各种实习群,但这些渠道最好尽早投递。

Linkedin应该怎么用

大二大英会学怎么build profile,也可以多看看学长学姐们是怎么写的。Linkedin上不仅有人脉资源,也有很多工作机会。如果想利用Linkedin找工作,可以直接在Jobs section上申请,也可以去connect一些理想公司理想岗位的员工(可以直接在Linkedin上发消息,但回复率可能不高;也可以看看主页上有没有写他的email,直接通过email联系)。

理院

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