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参与本项目,贡献其他语言版本的代码,拥抱开源,让更多学习算法的小伙伴们收益!
题目链接: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combinations/
给定两个整数 n 和 k,返回 1 ... n 中所有可能的 k 个数的组合。
示例:
输入: n = 4, k = 2
输出:
[
[2,4],
[3,4],
[2,3],
[1,2],
[1,3],
[1,4],
]
也可以直接看我的B站视频:带你学透回溯算法-组合问题(对应力扣题目:77.组合)
本题这是回溯法的经典题目。
直接的解法当然是使用for循环,例如示例中k为2,很容易想到 用两个for循环,这样就可以输出 和示例中一样的结果。
代码如下:
int n = 4;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cout << i << " " << j << endl;
}
}
输入:n = 100, k = 3 那么就三层for循环,代码如下:
int n = 100;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for (int u = j + 1; u <= n; n++) {
cout << i << " " << j << " " << u << endl;
}
}
}
如果n为100,k为50呢,那就50层for循环,是不是开始窒息。
此时就会发现虽然想暴力搜索,但是用for循环嵌套连暴力都写不出来!
咋整?
回溯搜索法来了,虽然回溯法也是暴力,但至少能写出来,不像for循环嵌套k层让人绝望。
那么回溯法怎么暴力搜呢?
上面我们说了要解决 n为100,k为50的情况,暴力写法需要嵌套50层for循环,那么回溯法就用递归来解决嵌套层数的问题。
递归来做层叠嵌套(可以理解是开k层for循环),每一次的递归中嵌套一个for循环,那么递归就可以用于解决多层嵌套循环的问题了。
此时递归的层数大家应该知道了,例如:n为100,k为50的情况下,就是递归50层。
一些同学本来对递归就懵,回溯法中递归还要嵌套for循环,可能就直接晕倒了!
如果脑洞模拟回溯搜索的过程,绝对可以让人窒息,所以需要抽象图形结构来进一步理解。
我们在关于回溯算法,你该了解这些!中说道回溯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抽象为树形结构(N叉树),用树形结构来理解回溯就容易多了。
那么我把组合问题抽象为如下树形结构:
可以看出这个棵树,一开始集合是 1,2,3,4, 从左向右取数,取过的数,不在重复取。
第一次取1,集合变为2,3,4 ,因为k为2,我们只需要再取一个数就可以了,分别取2,3,4,得到集合[1,2] [1,3] [1,4],以此类推。
每次从集合中选取元素,可选择的范围随着选择的进行而收缩,调整可选择的范围。
图中可以发现n相当于树的宽度,k相当于树的深度。
那么如何在这个树上遍历,然后收集到我们要的结果集呢?
图中每次搜索到了叶子节点,我们就找到了一个结果。
相当于只需要把达到叶子节点的结果收集起来,就可以求得 n个数中k个数的组合集合。
在关于回溯算法,你该了解这些!中我们提到了回溯法三部曲,那么我们按照回溯法三部曲开始正式讲解代码了。
- 递归函数的返回值以及参数
在这里要定义两个全局变量,一个用来存放符合条件单一结果,一个用来存放符合条件结果的集合。
代码如下:
vector<vector<int>> result; // 存放符合条件结果的集合
vector<int> path; // 用来存放符合条件结果
其实不定义这两个全局遍历也是可以的,把这两个变量放进递归函数的参数里,但函数里参数太多影响可读性,所以我定义全局变量了。
函数里一定有两个参数,既然是集合n里面取k的数,那么n和k是两个int型的参数。
然后还需要一个参数,为int型变量startIndex,这个参数用来记录本层递归的中,集合从哪里开始遍历(集合就是[1,...,n] )。
为什么要有这个startIndex呢?
每次从集合中选取元素,可选择的范围随着选择的进行而收缩,调整可选择的范围,就是要靠startIndex。
从下图中红线部分可以看出,在集合[1,2,3,4]取1之后,下一层递归,就要在[2,3,4]中取数了,那么下一层递归如何知道从[2,3,4]中取数呢,靠的就是startIndex。
所以需要startIndex来记录下一层递归,搜索的起始位置。
那么整体代码如下:
vector<vector<int>> result; // 存放符合条件结果的集合
vector<int> path; // 用来存放符合条件单一结果
void backtracking(int n, int k, int startIndex)
- 回溯函数终止条件
什么时候到达所谓的叶子节点了呢?
path这个数组的大小如果达到k,说明我们找到了一个子集大小为k的组合了,在图中path存的就是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
如图红色部分:
此时用result二维数组,把path保存起来,并终止本层递归。
所以终止条件代码如下:
if (path.size() == k) {
result.push_back(path);
return;
}
- 单层搜索的过程
回溯法的搜索过程就是一个树型结构的遍历过程,在如下图中,可以看出for循环用来横向遍历,递归的过程是纵向遍历。
如此我们才遍历完图中的这棵树。
for循环每次从startIndex开始遍历,然后用path保存取到的节点i。
代码如下: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i++) { // 控制树的横向遍历
path.push_back(i); // 处理节点
backtracking(n, k, i + 1); // 递归:控制树的纵向遍历,注意下一层搜索要从i+1开始
path.pop_back(); // 回溯,撤销处理的节点
}
可以看出backtracking(递归函数)通过不断调用自己一直往深处遍历,总会遇到叶子节点,遇到了叶子节点就要返回。
backtracking的下面部分就是回溯的操作了,撤销本次处理的结果。
关键地方都讲完了,组合问题C++完整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vector<vector<int>> result; // 存放符合条件结果的集合
vector<int> path; // 用来存放符合条件结果
void backtracking(int n, int k, int startIndex) {
if (path.size() == k) {
result.push_back(path);
return;
}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i++) {
path.push_back(i); // 处理节点
backtracking(n, k, i + 1); // 递归
path.pop_back(); // 回溯,撤销处理的节点
}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combine(int n, int k) {
result.clear(); // 可以不写
path.clear(); // 可以不写
backtracking(n, k, 1);
return result;
}
};
还记得我们在关于回溯算法,你该了解这些!中给出的回溯法模板么?
如下:
void backtracking(参数) {
if (终止条件) {
存放结果;
return;
}
for (选择:本层集合中元素(树中节点孩子的数量就是集合的大小)) {
处理节点;
backtracking(路径,选择列表); // 递归
回溯,撤销处理结果
}
}
对比一下本题的代码,是不是发现有点像! 所以有了这个模板,就有解题的大体方向,不至于毫无头绪。
组合问题是回溯法解决的经典问题,我们开始的时候给大家列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就是n为100,k为50的话,直接想法就需要50层for循环。
从而引出了回溯法就是解决这种k层for循环嵌套的问题。
然后进一步把回溯法的搜索过程抽象为树形结构,可以直观的看出搜索的过程。
接着用回溯法三部曲,逐步分析了函数参数、终止条件和单层搜索的过程。
我们说过,回溯法虽然是暴力搜索,但也有时候可以有点剪枝优化一下的。
在遍历的过程中有如下代码: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i++) {
path.push_back(i);
backtracking(n, k, i + 1);
path.pop_back();
}
这个遍历的范围是可以剪枝优化的,怎么优化呢?
来举一个例子,n = 4,k = 4的话,那么第一层for循环的时候,从元素2开始的遍历都没有意义了。 在第二层for循环,从元素3开始的遍历都没有意义了。
这么说有点抽象,如图所示:
图中每一个节点(图中为矩形),就代表本层的一个for循环,那么每一层的for循环从第二个数开始遍历的话,都没有意义,都是无效遍历。
所以,可以剪枝的地方就在递归中每一层的for循环所选择的起始位置。
如果for循环选择的起始位置之后的元素个数 已经不足 我们需要的元素个数了,那么就没有必要搜索了。
注意代码中i,就是for循环里选择的起始位置。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i++) {
接下来看一下优化过程如下:
-
已经选择的元素个数:path.size();
-
还需要的元素个数为: k - path.size();
-
在集合n中至多要从该起始位置 : n - (k - path.size()) + 1,开始遍历
为什么有个+1呢,因为包括起始位置,我们要是一个左闭的集合。
举个例子,n = 4,k = 3, 目前已经选取的元素为0(path.size为0),n - (k - 0) + 1 即 4 - ( 3 - 0) + 1 = 2。
从2开始搜索都是合理的,可以是组合[2, 3, 4]。
这里大家想不懂的话,建议也举一个例子,就知道是不是要+1了。
所以优化之后的for循环是: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 (k - path.size()) + 1; i++) // i为本次搜索的起始位置
优化后整体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vector<vector<int>> result;
vector<int> path;
void backtracking(int n, int k, int startIndex) {
if (path.size() == k) {
result.push_back(path);
return;
}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 (k - path.size()) + 1; i++) { // 优化的地方
path.push_back(i); // 处理节点
backtracking(n, k, i + 1);
path.pop_back(); // 回溯,撤销处理的节点
}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combine(int n, int k) {
backtracking(n, k, 1);
return result;
}
};
本篇我们准对求组合问题的回溯法代码做了剪枝优化,这个优化如果不画图的话,其实不好理解,也不好讲清楚。
所以我依然是把整个回溯过程抽象为一颗树形结构,然后可以直观的看出,剪枝究竟是剪的哪里。
Java:
class Solution {
List<List<Integer>> result = new ArrayList<>();
LinkedList<Integer> path = new LinkedList<>();
public List<List<Integer>> combine(int n, int k) {
combineHelper(n, k, 1);
return result;
}
/**
* 每次从集合中选取元素,可选择的范围随着选择的进行而收缩,调整可选择的范围,就是要靠startIndex
* @param startIndex 用来记录本层递归的中,集合从哪里开始遍历(集合就是[1,...,n] )。
*/
private void combineHelper(int n, int k, int startIndex){
//终止条件
if (path.size() == k){
result.add(new ArrayList<>(path));
return;
}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n - (k - path.size()) + 1; i++){
path.add(i);
combineHelper(n, k, i + 1);
path.removeLast();
}
}
}
Python:
class Solution:
def combine(self, n: int, k: int) -> List[List[int]]:
res=[] #存放符合条件结果的集合
path=[] #用来存放符合条件结果
def backtrack(n,k,startIndex):
if len(path) == k:
res.append(path[:])
return
for i in range(startIndex,n+1):
path.append(i) #处理节点
backtrack(n,k,i+1) #递归
path.pop() #回溯,撤销处理的节点
backtrack(n,k,1)
return res
javascript
let result = []
let path = []
var combine = function(n, k) {
result = []
combineHelper(n, k, 1)
return result
};
const combineHelper = (n, k, startIndex) => {
if (path.length === k) {
result.push([...path])
return
}
for (let i = startIndex; i <= n - (k - path.length) + 1; ++i) {
path.push(i)
combineHelper(n, k, i + 1)
path.pop()
}
}
Go:
var res [][]int
func combine(n int, k int) [][]int {
res=[][]int{}
if n <= 0 || k <= 0 || k > n {
return res
}
backtrack(n, k, 1, []int{})
return res
}
func backtrack(n,k,start int,track []int){
if len(track)==k{
temp:=make([]int,k)
copy(temp,track)
res=append(res,temp)
}
if len(track)+n-start+1 < k {
return
}
for i:=start;i<=n;i++{
track=append(track,i)
backtrack(n,k,i+1,track)
track=track[:len(track)-1]
}
}